【綠色西貢人】西貢社區組織連結街坊 推動可持續社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綠色西貢人

【綠色西貢人】西貢社區組織連結街坊 推動可持續社區

01.08.2021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y210708charlotte0974-1

區議員相繼離任,西貢前區議員陳嘉琳,早前開設了「西貢未完計劃」的Patreon眾籌,希望換個形式跟街坊,走更遠的路。她在眾籌描述中形容當選以來,嘗試建立一個自救社區,而街坊這兩年表現出眾。

這幾年,數個街坊自發籌組的社區組織相繼成立。其中「貢想」早於一七年成立,西貢的社區特色是大自然,環境議題成為他們主要關注的項目。這班街坊,近年致力推動社區連結及環境保護的活動。社會空間收窄,他們仍舊努力在社區開拓更多空間,冀望把西貢締做成一個可持續的理想社區。

西貢存在不少環境危機

這天,相約社區組織的搞手何潔儀(Carol)、李菁(Kathy)、吳墁焜(Master),在社區書店訪問。說起社區事務,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很雀躍地談了起來。原本是中學歷史老師的Carol,十一年前遷入西貢,現為全職家庭主婦。雨傘運動後,她跟不少人一樣,對居住地多了份感情,覺得在公民社會下,有份責任參與社區更多。認識了可算是西貢環境保護先鋒的James後,她深受啟發,「他就是覺得西貢這麼美才搬進來,然後看到這裏有過度發展的危機,就想保護自己的家。我是認同他做的事,就加入他的環境保育行動。十年前沒有這麼多人,關注西貢保育、環保的事,就是因為每人做多少少,就會令更多人參與。」

貢想團隊骨幹成員(左起)Carol、Kathy及Master,近年致力在西貢推動不同社區活動。
貢想團隊骨幹成員(左起)Carol、Kathy及Master,近年致力在西貢推動不同社區活動。

西貢是少有在香港被稱為「墟鎮」的地區,有「墟」的熱鬧,同時保持「鎮」的鄉郊文化。但不少威脅自然環境的發展項目,常常出現,這就如西沙路十四鄉,於前年獲批興建九千五百個單位,是為近年最大型的發展項目。由於遊人眾多,公路常常擠塞,地區現正商討拓闊至四線行車,但工程沿路有林木與濕地,施工將破壞這片生態環境。

這些影響生態的發展,早於二十年前已有發生。原本從事生態保育的居民黃鳴(James),眼見他家那邊的茅坪新村的樹林區域,需撥地興建丁屋。他當時找來多名保育界人士,共同向當局反對,最終於二〇〇四年,成功爭取把土地由「鄉村式發展」地帶,改劃為「綠化地帶」,是香港史上首例。二〇〇七年,他連同街坊創辦「西貢之友」(Friends of Sai Kung)地區保育組織,包括推動郊野公園保育、關注碼頭油污,及以單車遊行反對通過四線行車等。然而,工作主要靠一小撮人推動政策上的倡議與拯救行動,未能喚起社區參與,所起到的作用有所限制。

標示的區域是茅坪新村,原本需要撥地興建丁屋的土地。
標示的區域是茅坪新村,原本需要撥地興建丁屋的土地。

出版區報 亦推動社區回收

新晉的社區組織,讓西貢的環境保護工作,得以在地化,凝聚更多街坊共同守護這個後花園。一七年夏天,Carol創立社區組織「貢想」,望與街坊共同想像、思考、展望西貢,以實踐理想社區。當年還是學生的Master,在初期就已加入,她憶述當初都是見步行步,因為大家都是由零開始做。他們覺得西貢需要有自己的論述,開始辦起社區報。藉社區報,讓街坊更認識自己的社區,同時也提高對環境議題的關注。社區報由首期到最新一期都在探討西貢公路發展四線行車的事項,議題因而得到愈來愈多人關注。他們也會以社交平台為溝通橋樑,發佈不同社區資訊,也開放平台讓街坊做live。同時他們也以西貢特色,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她們會做碼頭回收、淨灘、執膠,及請James帶生態導賞團等。

貢想社區報曾於二〇一八年停刊一年,他們都是自發的義工,出版費用也是自掏腰包。第三期的版面縮小了一半,讓人聯想到當時資金短缺的情況。
貢想社區報曾於二〇一八年停刊一年,他們都是自發的義工,出版費用也是自掏腰包。第三期的版面縮小了一半,讓人聯想到當時資金短缺的情況。

同年,Carol眼見元朗的「不是垃圾站」,辦得甚有聲色,令她想到西貢其實也應該要有。剛巧鄰居也有相同想法,得到「西貢之友」支持下,他們開始在社區舉辦回收活動。她說:「街坊都很開心,因為他們都知道三色筒髒,導致最後未必回收到。擺街站回收,強調乾淨回收。」由無人做,到回收日收到的東西愈來愈多,甚至有街坊會請人上門回收,也多了NGO 到來做回收。隨着環保意識提高,亦多了街坊自發淨灘,及行山執垃圾。Kathy在一旁插口道:「有時你不做出來,永遠不會知道影響有多大。可能是很小的事情,但你做了就會看到改變。」

西貢不是垃圾站,現在易名西貢回收日,每月都會在社區進行回收。
西貢不是垃圾站,現在易名西貢回收日,每月都會在社區進行回收。

為街坊辦活動 凝聚社區

今年,他們再下一城,Kathy和Master另外成立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拾時丁」,Carol則擔任組織義工。Master說:「我們深明只有幾個人做不了,要擴大漣漪做才行。」她們知道社區工作不能總是靠一小撮人推動,需要連結更多街坊,讓社區工作成為集體的事,才能可持續地推動社區。她們盼望為街坊籌辦更多社區活動,繼續推動環境保護外,也藉活動讓街坊認識社區,以保育文化及凝聚社區。

早前,她們籌辦「在地西貢」,組織街坊共同設計社區小店地圖,及籌辦周邊活動與展覽,由街坊主導活動是社區新嘗試。在八節的親子工作坊,西貢的大人小朋友共同探索西貢,回想對西貢的印象及回憶,也發掘不同地標的由來。然後,他們一起刻印章、畫畫做社區地圖,同時籌辦一場網上展覽。透過這張地圖,也大大增強了小店之間的凝聚力。由於眼見不少店舖都有做環保工作,她們有想過之後再辦一場西貢環保導賞團。

「拾時丁」也辦了「西貢花誌」,帶領街坊以寫生及刺繡形式,記錄與社區植物的互動。Kathy說:「我們強調街坊和植物的關係,如何欣賞,這都是可持續。想他們可以多些欣賞。我叫你環保,你也會想為何要?所以首先要有欣賞的心,你才懂重視那件事。」她們亦與其他團體合辦「街市研習室」,透過擺設墟市,與街坊討論理想中的街市,及運用空置檔位的可能性。

街坊在西貢花誌活動外出寫生,及以針線編織西貢的花,記錄社區植物,從學習欣賞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
街坊在西貢花誌活動外出寫生,及以針線編織西貢的花,記錄社區植物,從學習欣賞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

社區沒有了區議員,作為街坊,他們更想努力推動社區工作自救,繼續開拓更多可以做的空間。Carol說:「我們覺得西貢人民地境,仍然好靚。我們還能保護時,為何不盡力保護呢?」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綠色西貢人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