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遇上逆境之時,會以「有危自有機」這句話勉勵自己,但成功與否,是在於你的選擇和堅持。過去兩年,香港以至全球受到疫情衝擊,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各自面對種種挑戰。「黑暗中對話(香港)基金會」面對疫情和場地搬遷,加上停業零收入,在進退兩難的局面下,行政總裁朱月如(Cora)選擇了迎難而上,與員工同行並轉型。這兩年來,她帶領其團隊跨過一個又一個的「90日」,為迎接第八個90日而努力。
疫情期間,黑暗中對話曾停止營業超過250天,這段期間完全零收入,陷入財務困境。適值機構遷往現址荔枝角D2 Place,當時機構董事局建議暫停營運,讓員工停薪留職,待疫情緩和後才重開。那刻,Cora回想「黑暗中對話」的使命,堅持撐下去:「黑暗中對話的理念是想匯聚一群多元人才(包括視障、失聰、輪椅人士等),引領社會向前,帶動多元化、平等思想,也藉此為社會帶來希望和關愛。但這班多元人才在疫情下沒有了工作,還可以做什麼呢?他們有什麼強項,可為社區服務?於是我與團隊商討,定下了以90天為單位的運作模式,進而轉型。」
疫下轉型 貫徹初心
「黑暗中對話」過往以體驗性項目為主要服務,因疫情影響決心轉型,於2020年推出社會項目「WeCare」。昔日當導賞員的多元人才化身關顧天使,每星期致電長者傳遞抗疫和家居衛生等訊息,以及紓緩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負面情緒。「其實視障人士有一把悅耳的聲音,有一對擅於聆聽的耳朵,更有一份很強的溝通能力。多元人才同事更變身KOL,拍攝網上短片介紹疫情訊息。」Cora表示,十八個月以來,同事們已致電3500位長者,並派送物資包予超過8000人次,幫助社會上一些被忽略、被遺忘的群組,例如難民、尋求庇護者、殘疾人士、獨居長者、低收入長者等。
在不明朗的狀況下,要啟動一個新項目,談何容易?首要面對的是資金問題。「我們相信疫情總會過去,黑暗中對話的理念是為社會大眾帶來正能量,未來一定會重開的。我們最需要的是現金流,所以第一時間想到以七折價預售未來門票,結果反應不俗,有六、七十萬元的門票收入,好讓我們整裝待發。」Cora指黑暗中對話透過WeCare項目,獲得擇善基金會的資助,得以順利轉型推行社會服務,讓他們能繼續走下去。
尋白武士 危中有機
談及與擇善基金會的合作,Cora經過多番的扣門,終於找到這位白武士,「擇善基金會的想法走得前,他們很支持機構轉型,幫助機構提升能力。」她坦言今次尋找資助者的經驗,拓闊了她在慈善基金會的人際網絡,也令她深刻感受到在危局中真的會出現生機。
兩者一拍即合,擇善基金會行政總監蘇梅玲(Irene)表示,她認識黑暗中對話超過十年,也曾參加體驗工作坊,一直欣賞其團隊促進社會共融的承諾和奉獻精神。「他們的管理層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多元化服務,各方面都表現出團隊的毅力、耐性和創造力。」
國際研討 跨界合作心得
這兩位成功的企業領袖,將在今年11月4日於社企民間高峰會(下稱SES)的「跨界合作 以信為本」環節分享跨界別合作的心得。「信任」是建立跨界別合作及解決社會和環境挑戰的關鍵,屆時各界的領袖及從業員將分享真實個案,展現如何能在社企、非政府組織、資助者和商企之間建立信任,帶動社會效益。
作為SES籌委會成員,Cora認為今次的分享是給社會持份者的借鏡:「跨界別合作,並非是說資助者幫忙受資助者,而正確的定位應該是如何有效地將資源應用於社會。成語『水到渠成』正好用來形容彼此的合作,資金和支援就是水源,而受資助者的工作就是以有效的渠道引水,讓資源用得其所,所以兩者地位是平等的,不應存有階級觀念,合作要以信任為本。」
受疫情衝擊時期,信任對於機構之間合作是否顯得尤為重要?Irene認為信任往往會激發動力,使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這亦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擇善給予黑暗中對話團隊成員高度靈活性,以實行他們的轉型及加強團隊能力計劃,她相信這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與黑暗中對話的合作,Irene亦會在研討會上分享過去十年在香港以及東南亞慈善界與不同合作機構建立信任的經驗和見解,讓更多業內人士受惠。
「跨界合作 以信為本」研討會
各界領袖及從業員將透過分享「進行中」的真實個案,講解社企、非政府組織、資助者、商企如何建立跨界別合作,互相學習,開創新路,憑藉共同行動及分享資源帶動社會效益,實踐使命。
日期:2021年11月4日
時間:下午5時半至6時半
社企民間高峰會2021
11月4至7日舉行的社企民間高峰會2021(SES)以「組合重塑‧再生未來」為主題,匯聚六十多位國際和本地專家講者,與參加者一起想像可持續、再生及兼顧各持份者利益的未來。一連四天的國際研討會包括實體研討會、工作坊、社創體驗活動等,10月15日或之前購票更可以早鳥優惠價$400(原價$500),參與國際研討會。
詳情及登記:https://bit.ly/3k8qShH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