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並不恐怖】幾近消失的神功戲、買少見少的勝會 — 疫情下潮劇演員、誦經師傅短缺、觀眾流失;堅持舉辦的團體,怎樣吸引年輕人繼承傳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盂蘭並不恐怖】幾近消失的神功戲、買少見少的勝會 — 疫情下潮劇演員、誦經師傅短缺、觀眾流失;堅持舉辦的團體,怎樣吸引年輕人繼承傳統?

11.08.2022
周耀恩、受訪者提供圖片
y220810lucas0007-1

農曆七月素來被稱為「鬼月」,皆因民間相傳七月是鬼門關大開之月份,所以每當踏入七月,不少人都顯得特別避忌。七月十四是又名「鬼節」的盂蘭節的正日,人們大概都會在街頭碰上燒衣拜祭的情景,但你又有否發現,以往遍佈港九、規模盛大的盂蘭勝會,和表演「神功戲」的竹棚近年好像銷聲匿跡?

在疫情下,本港今年只得三場備有潮劇表演的盂蘭勝會,打頭陣的在錦田八鄉大江埔舉行;跟大部分勝會一樣,活動包括演出潮劇、頌經祭祀、派平安米和福物等等。這一習俗,由一班聚居大江埔的潮州人,風雨不改地延續了六十五年,同時亦面對眾多難題,包括日漸式微的潮劇演員難求、年青人跟傳統節慶日漸疏離、難尋接班人等等……

有份籌辦這次盂蘭勝會的錦田八鄉大江埔潮僑盂蘭會會長徐嘉興和總理高卓峰,即使費盡心思人力,依然選擇堅持,只為傳承潮州人的傳統文化,將他們童年時的愉快回憶世代相傳。

y220810lucas0015-1
自一九五八年起舉辦的大江埔盂蘭勝會,今年已是第六十五屆,參與籌備活動的包括錦田八鄉大江埔潮僑盂蘭會池漢昌副總理(左起)、高卓峰總理、徐嘉興會長和陳汝溪副總理。

盂蘭並不神秘 重點在於「孝」字

盂蘭勝會是本港其中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風俗,以往每逢農曆七月,都會有團體舉行儀式祭祀祖先及陰曹孤魂,亦在各區的球場或鄉村的空地搭起不同規模的竹製戲棚,在晚間上演「神功戲」。坊間一直流傳神功戲是為遊魂野鬼準備的大戲,因此舞台前首兩排座椅不作開放,留給先人使用;盂蘭勝會彷彿必定跟恐怖詭異拉上關係。

對於這類迷思,高卓峰有另一看法:「一般人成日誤解,以為(勝會)喺鬼節搞就係講鬼,其實盂蘭係一個宏揚孝道嘅節日。」他續說,按佛教理論,他們舉辦盂蘭勝會的目的,是希望借助拜祭儀式超度十方孤魂,讓人們以這些功德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我覺得好多嘢係穿鑿附會,你抱住一個敬拜嘅心去睇就冇問題,我哋由細到大已接觸盂蘭,又唔見有問題。」他和徐嘉興都是在大江埔長大的潮州人,由他們的父母輩開始,村內已有舉辦勝會的習俗,至今他們已是參與籌辦盂蘭會的第二代成員,每年為勝會出心出力。

徐嘉興提到,本地百分之九十的勝會都是上演潮州戲。原來,盂蘭勝會是由四五十年代移居香港的潮州、福建和海陸豐人士帶來的家鄉傳統,其中由潮州人舉辦的勝會最多,因此,盂蘭勝會跟潮州人有着深厚連繫。「原居民只做十年一次的大醮,我哋就年年都做。」

+1

團結潮州人的盛事 小孩眼中的嘉年華

他們兩人自小在大江埔居住;高卓峰猶記,當年聚居錦田、從事務農的老一輩十分重視勝會,認為是凝聚同聲同氣「架己郎」(家己人)的難得機會,因此每年都踴躍籌備和捐款。來到他們的一代,不少村內同鄉早已搬離並投身各行各業,勝會便扮演一年一度的聚舊聯絡平台,「即使我們這代人在外邊工作忙碌,但每年都總會抽點時間兼顧勝會的事情。」不只潮州人,原居民多年來亦很支持勝會,更願意借出祖堂地供勝會使用。

大江埔的盂蘭勝會是近年規模最大的一個,佔地比一般在政府球場舉行的勝會更大,因此吸引善信從元朗、甚至沙田等地遠道而來。「但相比起我兒時見到的戲棚算小,舊時在村公所外舉辦的勝會,規模比現在大十倍。」徐嘉興憶述,當年的勝會如同「嘉年華」一樣,村中小孩總是樂而忘返,「我哋會喺會場裏『捉依因』;捉到眼瞓,夜晚就喺神枱底瞓覺過夜,又會買新衫,有得玩、有戲睇又有得食戲棚粥,仲開心過過年。」

二人說得興起,談到當年的武打戲有多精彩,有多讓他們看得入神;回味之餘,轉眼他們已屆領樂悠卡之齡;正因盂蘭讓他們回想小時候的快樂時光,更特別珍惜每一次勝會。

疫情持續兩年, 大部分盂蘭勝會已相繼停辦;除了大江埔之外,今年仍然上演潮劇神功戲的勝會,還能在長沙灣和西環找得到,兩個勝會都會在七月尾舉行。徐嘉興表示,以往整個農曆七月由月頭到月尾,本港都有多達六、七十個盂蘭勝會舉行,「戲班和誦經師傅都不夠用,所以就分開不同時間來做,各個會互相協調。」現時全港只剩下「三台戲」,讓盂蘭的節日氣氛更顯暗淡。

潮劇戲班幾近失傳 紅館意外影響牌照申請

高卓峰坦言,舉辦盂蘭勝會的團體,近年所遇到的挑戰無疑與日俱增;其中,疫情下的封關措施最影響勝會運作。他說,以往為勝會表演的潮劇戲班都是從內地請來,因為潮劇在香港已幾近失傳,這兩年,內地戲班因封關不能來港,更難找人唱戲:「找本地懂得唱潮劇的,已經是六、七十歲,已經不會有年輕的花旦。」另一方面,基於成本問題,一般勝會都是請內地師傅誦經,因本地師傅需兼顧殯儀業工作,難有空檔,收費亦較昂貴,令他們的預算大增。

「今年遇到的另一難題,是我們不獲批出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高卓峰解釋,以竹棚形式搭製的盂蘭勝會舞台不需申領相關牌照,但他們自二OO七年起改用鋁合金搭建戲棚,因以往的勝會經歷過颱風吹襲,竹棚往往被暴風摧毀,鋁合金的結構則較穩固,能抵擋強風,大江埔便成為首個改用新式戲棚的勝會,其他團體亦逐漸跟隨,惟使用新設計需向政府部門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

他們從多方面得悉,因應剛剛發生的紅館演唱會事故,有關部門因擔心安全問題而不願發牌,「十幾年嚟,承建商一直有聘請註冊結構工程師來證明安全,多年相安無事。」因此,今年的勝會只能以宗教名義進行,神功戲不設座位,「只係俾『好兄弟』(神鬼)睇,只作酬神之用。希望以後能順利申辦。」

img_2208
傳統的潮劇表演在港幾近失傳,在封關的情況下,籌辦盂蘭勝會的團體難以在內地邀請劇團來港演出。

想辦法吸引新面孔 望有人接班

除了在籌辦時遇上波折,另一隱憂,是參加勝會的善信愈來愈少。有人擔心,新一代對盂蘭節慶的典故不熟悉,或對傳統儀式失去興趣,勝會習俗快將失傳,但徐嘉興表示,前來的善信不乏老中青各年齡層,「有好多大人會帶細路仔嚟㗎,好似一代傳一代咁。」

為了吸引年輕人參加勝會,他們近年也絞盡腦汁,為活動增加新元素。高卓峰指,勝會除了依從傳統儀式外,更設立工作坊和試食活動,示範潮州食品製作過程之餘也讓參加者品嚐,例如炒潮州麵、功夫茶、潮州粿、冷糕等等,「等佢哋個腦入面都有啲印象,感受下氣氛,知道盂蘭係乜嘢一回事。」他續說,近年盂蘭會積極招攬接班人,樂見年輕人加入他們的隊伍,「老嘅退咗,後生嘅唔接手點算呢?」

縱然面對重重難關,勝會今年仍維持傳統,一連三日舉行,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徐嘉興認為,政府應多加支持和保護這傳統習俗,「這幾年盂蘭已經是非常困難的在舉辦,希望不要太多因素窒礙我們的發展吧。」對高卓峰來說,大江埔盂蘭勝會是他們六十五年以來的一項傳承,他的心願,希望把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好好保存,「正正係有困難,我哋先要克服佢。」

周耀恩、受訪者提供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