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說】國寶級漫畫家千葉徹彌《悠哉日記》親繪約80年前從「滿州國」逃亡回日本經歷 苦難沒有國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格子說】國寶級漫畫家千葉徹彌《悠哉日記》親繪約80年前從「滿州國」逃亡回日本經歷 苦難沒有國界

96

日本國寶級漫畫家,封筆十八年,重操故業,頂替逝去的另一漫畫大師水木茂,編繪半自傳式漫畫作品《悠哉日記》。千葉寶刀未老,《悠哉日記》連載後,口碑不錯,最近更出版了台灣繁體版。

千葉徹彌一九六八年創作的《鐵拳浪子》,一直是不少漫畫迷心目中的「神作」,讀者尤其津津樂道,主角矢吹丈最後在擂台上力盡而滿足地死去一幕。劇力萬鈞的《鐵拳浪子》,現在成了淡淡然又意味深長的《悠哉日記》。筆力雖不復當年,可是,故事編排,娓娓道來,卻透着經過歲月洗禮的智慧。

千葉徹彌生於一九三九年,童年在日佔的「滿州國」生活,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舉家逃亡,經過差不多一年時間,從遼寧省的奉天 (今瀋陽),往西南走,一直走到葫蘆島港,才成功登上撤退船,返回日本。他以六七歲小孩的視角,描述那段「滿州大逃亡」的日子,捱飢抵餓,朝不保夕,既淒涼又驚險,但亦不乏一些在苦難中意外得到人間溫暖的細節描寫。

104

小題:戰爭下的「寵物雞」

《悠哉日記》中有兩個情節,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他爸爸被徵入伍前夕的事。那時,日本本土已被轟炸得面目全非,南方戰場日本軍隊節節敗退,全世界各處在二次大戰炮火下飽受蹂躪。千葉徹彌的爸爸負責一間日本印刷工廠,一家人居住在那間工廠的圍牆之內。千葉徹彌還養了一隻雞仔作為寵物,平時喜歡用一條紅繩,當成狗帶一般,拖着雞仔去散步。歲月靜好,生活無憂。一天,他爸爸收到赤紙令——入伍通知。公司同事要來他家送行,媽媽面色一變,因為家裏伙食已經所餘無幾。

那天晚上,爸爸在中國的好朋友徐集川也來了。徐先生看到豐盛的菜餚,喜出望外。另一位客人情不自禁地說:「現在還能吃到雞肉火鍋,真要謝天謝地了!」千葉徹彌和其他三兄弟一起吃着,猛說「好吃、好吃」,覺得好像過年一樣。飯後,千葉徹彌卻發現自己養的雞仔不見了。「媽媽,雞仔跑去哪裏了?」他惶恐地大聲叫喊。媽媽摟着他解釋,「雞仔已經跑進大家的肚子裏」。千葉徹彌緊緊抱着那條剩下的、帶着小圈的紅繩大哭,一直哭到第二天天亮。

102
101

小題:苦難沒有國界

另一個情節是,日本宣佈投降之後,一家人逃亡的經歷。那時他們與大部隊走散,摸黑潛逃,卻在驚心動魄的旅途上遇見一個目光凌厲的中國人。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正是爸爸在印刷廠的好友徐集川先生。徐先生不顧自身危險,把他們一家窩藏在閣樓裏頗長一段時間,直至他們會合了逃亡的日本人隊伍。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經過許多波折,千葉一家終於來到可以登上撤退船啟航返日。千葉徹彌最初還覺得很興奮,他心想,只要過多一星期,就能回到日本,再也不用逃亡了;可是,殘酷的是,跟他們之前一起避難、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強哥」,卻在船上生病死了。接着,某位「爺爺」死了,一名叫「加代子」的女士也死了……船上死的人愈來愈多。屍體從船尾丟進大海,船繞三圈,鳴放汽笛,完成了告別儀式。

千葉徹彌望着大海,喃喃自語:「原來人這麼容易就會死掉!」

99

小題:救命恩人徐集川後來的遭遇……

戰爭帶來的苦難,沒有國界。災禍最先起於這裏,然後,蔓延到那裏和那裏,最後又回到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年後的公元二○○○年,千葉徹彌親赴瀋陽,想找回救命恩人徐集川先生,並且透過電視台尋人。

尋人並不順利,快要放棄時,徐的後人終於找到了千葉徹彌,原來徐先生已於三年前去世。徐先生的子女還保留着千葉爸爸當年贈送的日本毛毯。徐的子女憶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徐先生因為當年曾在日本人的印刷廠工作,受到紅衞兵猛烈批鬥。

小題:千葉徹彌、山田洋次和小澤征爾的共同點

除了千葉徹彌,童年曾在「滿洲國」生活過的日本人,還有另一知名漫畫家赤塚不二夫、《男人之苦》導演山田洋次以及剛去世的指揮家小澤征爾。他們都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表達過反戰立場。千葉徹彌十多年前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時說過:「和平跟水和空氣一樣,平時意識不到,但沒有的話,人就活不了,不要以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根據統計,「滿州國」當時有一百四十多萬日本僑民,後來返回日本的只有約三分二,未能成功返回日本者,相信不少人已在逃亡過程中死亡。 (戰爭漫畫系列之一)

info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經典漫畫《鐵拳浪子》作者、日本國寶級漫畫家千葉徹彌,出生於一九三九年,小時候曾在日佔中國東北地區的「滿州國」生活;一九四五年,六歲的他與家人經歷了約一年時間逃亡,從遼寧省的奉天 (今瀋陽) 一直往西南,逃到葫蘆島港,再乘船回到日本。現年八十五歲的千葉徹彌,封筆十八年,再動筆寫下他的半生經歷,其中最動人的,正是一般歷史書很少詳述的這場「滿州國」逃亡經歷。書名為《悠哉日記》,台灣大辣出版,售價NT$400  (約HK$96)。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