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香港獅藝,還有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獅藝有人

前言——香港獅藝,還有人

20.01.2023
譚志榮周耀恩、受訪者提供圖片
tan221229lucas_0285

南方有兩個關於新年和舞獅的傳說。

千多年前,臨近新年,南方迎來了一場瘟疫。當時,一頭發出巨響的怪獸,每走到一個地方,瘟疫便從那處消失。於是,人們根據其外形紮成一頭獸,在新年期間配合鑼鼓之聲在各鄉舞動一番,祈求瘟疫不再出現;不少村民亦會在門前掛起青菜,吸引怪獸來臨「採青」。這是南方舞獅文化的雛形。

另一傳說發生於佛山南海,當地每年除夕都會出現一隻發出「年年」怪聲之怪獸,把村民的耕作嚼食踐踏,被人稱之為「年獸」。當地人為了驅趕怪獸,便紮作了與其形象相若的獸頭,加以布料製成獸身;怪獸重現之時,鄉民舞動紙紮巨獸,竟成功將怪獸嚇走。

以上民俗故事,孰真孰假,現已無從稽考;唯一可考的是,舞獅這傳統習俗能擋得過歲月流逝,傳頌至今。

上世紀初,舞獅從廣東一帶引入香港,舞獅在傳統喜慶節日裏,扮演着吃重角色。翻看香港開埠百多年來的重要時刻,舞獅表演往往出現於泛黃的舊照裏,不論是英王佐治五世加冕慶典、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兩次訪港,還是主權移交後的政商盛典,我們都能目睹這頭來自南方的獅子身影;威武雄獅,是時代的見證者。

世情變幻,社會急速發展,這頭獅亦跟着變。從以往一種由武術衍生出來的技藝,轉型成一種獨立的競賽運動;舞獅亦受商家青睞,不論開張團拜、婚宴壽宴,舞獅表演亦出現於其中,商業意味日濃。傳統的「劉關張」面孔,演變成今天五彩斑斕的「佛鶴獅」。以往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也被嫌棄不夠搶眼,新派舞獅追求更眩目刺激的視覺效果及特技。八十年代興起的「南獅北舞」,揉合南獅的面貌、北獅的輕盈,飛樁跳躍取代了昔日沉穩南方步法成為潮流。

香港舞獅的流變,就像這城的個性一樣—靈活求變。無論在表演藝術抑或營運模式上,舞獅拒絕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緊貼時代潮流。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愛獅之人對舞獅的熱愛和珍重。

舞獅的精神,是不屈不撓的,是拼搏求存的。堅持傳承下去的人,他們的故事,亦反映出這種精神。香港獅藝,還有人。

譚志榮周耀恩、受訪者提供圖片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獅藝有人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