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場不死】富利來14室 搞手南叔 靜與旺的掙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不死富利來

【死場不死】富利來14室 搞手南叔 靜與旺的掙扎

2

六月的一天,南叔如常帶着太太珮珮製作的便當出門,到離住處不遠的富利來商場開店。回到店子,放低仍然溫熱的便當,把貨品放在適當的位置,他便開始忙別的,要不是幫手賣菜的 David 打點菜包,就是帶有意租店的人看舖位、跟業主、店主聊這聊那,或站在門外跟客人介紹正在舉辦的展覽。他甚少乖乖坐在店內看舖,溫熱的便當總是放到涼了他才有空吃。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商場,自有它的忙碌。

打動業主 助年青人創業

南叔是富利來活化計劃的背後推手,負責構思和實行整個計劃。他總是頭頂一頂鴨舌帽,穿着print Tee,一身街頭風格打扮,雖是叔字輩,但看起上來更像不老的大男生。

從事櫥窗設計和電影美術的他,十八年前見證沙士期間經濟蕭條,設計同業首當其充被裁員,不少設計師只能被動地等工作。去年疫情開始,他意識到這次經濟打擊比起沙士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把心一橫,把在腦內構思了幾年的計劃落實——活化富利來!

整個計劃簡而言之,就是南叔擔當租戶和業主的中間人,說服業主把空置的吉舖平租予從事文創的年青人。業主有租收,年輕人有地方開店,聽上去是兩全其美的方案,然而實行起上來,諸多困難。

富利來京華道入口對出的海濱東岸公園即將落成
富利來京華道入口對出的海濱東岸公園即將落成

一開始,他冒昩地撥打招租廣告上的電話,約業主出來飲咖啡,由於南叔也是附近街坊,方便會面,有老人家業主試過凌晨三點約他飲茶。開頭業主不信服南叔不收分毫去做這件事,「他們不相信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也有業主對他反感,認為他在「搞搞震」。但久而久之,部分業主開始改變軟化,南叔又再加大力度,白紙黑字,圖文並茂地向業主解釋整個計劃。有些業主已是八旬老人,這頭講過的,轉個頭又忘記,南叔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像個推銷員。

在他苦口婆心下,終於成功打動部分業主,出租商場一樓的二十個舖位,短短幾個月內,已租出當中十五個,細舖租金約三千到五千,比市價平宜約二千元。商店種類多元,有糧油雜貨、手製果乾、二手書店、設計飾品……雖然比起鬧市大商場,富利來絕對稱不上旺場,但有業主說:「這裏一日的人流比以往一年的人流多。」

填補地圖上那片黑

南叔自小便與富利來結緣。他兒時住華富,但由於太頑皮,家人常把他帶到住炮台山的阿婆家,細細個就在富利來內跟朋友「玩捉」,又會跟舅父到他工作的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探險(現油街實現旁),聽說裏面連坦克車都有。長大後他曾搬到不同地區居住,但最終還是於七年前回到炮台山,「這區的人情味好濃,這裏的人喜歡互相幫助。而且這社區藝術氣息濃厚,很多畫家、設計師、導演,像許鞍華、阮大勇、大一設計學院的老師等都住在這裏或在這裏開設工作室。」

炮店山和北角一帶,出名多「死場」,但南叔眼中,這些商場一向很旺,「商場店主好有sense,當年國都商場主打漫畫、玩具、遊戲機碟,北角後面山上有四、五十間學校,學生一放學湧到商場,令商場十分年輕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前身是大大公司的北角城市花園中心,皇都商場內有偉倫唱片,森記書店所在的商場以前也有機舖、唱片店,「以前香港島人都去北角玩。」

南叔自小在炮台山長大,對當區充滿感情。
南叔自小在炮台山長大,對當區充滿感情。

可是他印象中的富利來,從未沒有這麼熱鬧過。正確來說,富利來從來不是一個商場,他印象中,富利來從來都是以寫字樓為主,還有影印店和僱傭中心。旋轉樓梯下,以前是噴水池,現在已乾枯,用來擺貨。商場終日冷冷清清,跑來跑去都無人理。他聽街坊講,早期有漫畫家進駐做出版社,到八十年代尾,愈來愈日本人住在炮台山,並與本地人合資開店,售賣日本零件。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日本人移師太古,商場開始多用來做倉庫,因為附近除了海景大廈之外,沒有其他工廈。

自那時起,富利來便一直維持這冷清頹蔽的況貌。它一直都在,卻只有很少人與它產生關係,南叔指,即使是炮台山街坊,都未必知道它的存在。而他,就要告訴大家這商場存在的價值,「炮台山已經添滿色彩,唯獨富利來仍然是黑色的,我就當自己多手,用擦膠將那片黑色抹去,再由這裏的店主去為它填上顏色。」他的心目中,活化富利來只是第一步,他真正想做的,是「整好成個區」——這個位於北角和銅鑼灣中間,經常被遺忘了的炮台山社區,譬如做一個社區地圖,讓多一點九龍和新界的來認識這區的特色小店。

他經營的阿叔商店除了售賣舊物,也有自家設計商品推廣富利來商場。
他經營的阿叔商店除了售賣舊物,也有自家設計商品推廣富利來商場。

新舊共融 為生活而生活

在富利來變天之前,炮台山和北角一帶已率先在變。皇都戲院正式動工進行復修,炮台山海濱東岸公園進行得如火如荼,附近的酒店、商廈、豪宅愈建愈高,富利來商場所在的街道,也有數間咖啡店,活化後的富利來,會否變成另一個業主期待已久的士紳化樂園?這是南叔和珮珮一直提防的。他們堅持,富利來是一個新舊共融的地方,舊的商店可以繼續經營,同時有空間讓新店加入:「我不想搞旺個場,如果個場旺咗,而令到原有的舊商戶被迫離開,那麼我寧願唔搞。」

旺與靜之間,是一條難以拿捏的界線。廿五年前,南叔是首批進駐利時的商戶之一,售賣Hip Hop廠牌Def Jam衣飾,當時業主同樣以零租金,吸引一羣年輕潮店進駐,後來租金由零蚊,變三千,到萬二,再上到三萬,南叔意興闌珊,告別利時。人去,舖卻未空,業主繼續炒舖,舖租卻繼續升,最瘋狂時,九十呎舖位租九萬。「我睇住利時起,睇住佢跌,到現時看着它零落,租戶離開時都很慨嘆。」在業主投機炒賣、務求在最短時間賺最多錢的思維模式之下,空間的可能性、人的創意和熱情,通通用完即棄,得益的始終只有業主,怎能不唏噓?

不想香港的小店再像遊牧民族一樣,被業主加租迫遷,南叔向業主聲明:「我們不會搞旺個場,但會令店舖租出,希望業主不要加租,即使要加也只好酌量加少少,不要趕走舊舖,否則我們便會拉隊走人。」他總是跟業主說:「現在不是賺錢的時候,是香港人幫香港人的時候。」對租店的商戶,他同樣請他們有心理準備:「唔好諗發達,在這裏開店是為了生活,一群有相同理念的年輕人聚埋,發揮自己的專長,想發達的話,去銅鑼灣吧!」

阿叔商店內的貨品千奇百怪,吸引人來尋寶。
阿叔商店內的貨品千奇百怪,吸引人來尋寶。

想參與富利來活化計畫的租戶,都必先聽南叔「喃嘸」一遍(或多遍)計畫的理念,而且一定要自己親身來看過、逛過,肯定現有的店舖中沒有售賣同類型商品,以確保商店夠多元化,不會做成「一條街十間cafe」般的惡性競爭。計畫也沒有大商場般的嚴謹管理,沒有市場部作中央推廣,沒有規定開店時間,自己的店自發宣傳,大家的商場共同管理。

有幾類店舖,他一律不會考慮:修甲店和租婚紗店等平日閂埋門,有客人預約才上門的店舖;跟客人甚少交流的格仔店;以及cafe(商場樓下已有兩間咖啡店)。他認為,開實體店而非網店的價值,在於人與人真實的交流和溫度,他常說想做回上世紀八十件代那種做生意的模式:「有點像前舖後居,上午開檔,下午有一段時間拉閘食飯,不做生意,為生活而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香港。如果二十個店主認同這想法的,就一起實踐,再傳開到整個香港。」早前有朋友就向他取經,表示有意活化在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的「死場」,這正是他所樂見的,「年輕人可以貼地一點,社區多些小店,不只得大商場。」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不死富利來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