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IM)POSSIBILITY OF AI FASHION 時裝界的「智能叛變」,(不)可能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THE(IM)POSSIBILITY OF AI FASHION 時裝界的「智能叛變」,(不)可能嗎?

      07.07.2023
      網上提供

      「AI會否將取代人類?」或許從ChatGPT、Google聊天機械人等相繼出現,這個問題已陸續在不同人心中浮現,如今這個疑問同樣如一根針般刺入時裝界,在一眾業界人士的心底揮之不去。網絡流傳由AI繪圖工具「創作」出的鞋履服飾,比真實世界的時尚單品更引人矚目,甚至已經有科技公司舉辦AI時裝周,「科班」出身再不是理所當然。發生在當下的時裝界「智能叛變」,真的(不)可能嗎?

      猶記得Tiffany & Co.與Nike宣布推出聯乘產品時,不少網民(或,應稱作「AI設計師」?)紛紛用AI繪圖工具「預估」作品,那一系列「設計」自然美得只應天上有,當真正官方產品推出市面時那種反高潮實在讓人尷尬。當人們紛紛高舉人工智能的虛構概念圖,或許業界人士需要做的並非急於為真實設計辯護;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造AI的出現真的能取代人類大腦內的創意嗎?AI的創意,是否真正的創意?

       

      回歸時裝的(物)本質

      至少在進入這個充滿爭議性的討論前,我們應先了解一下AI繪圖的原理。不少坊間常見的AI繪圖程式如Midjourney、DALL-E等,其實依靠的是其背後連結的強大數據庫,透過「設計師」輸入文字「提示」(prompt)完成圖像。「提示」愈仔細,數據庫收納的檔案(archive)愈多,程式輸出的圖像則愈細緻,而每次程式生成圖像的過程都在學習,全因AI並不單單是根據一成不變的代碼和規則「生產」,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它同時具備「創作」的元素。回顧檔案傳承、修正設計、學習前人,聽起來是否跟真正的時裝設計並不兩樣?AI的出現為創作者響起警號,全因電腦程式獲取資料之快和廣,人腦根本難以想像,影像生成的速度更非設計師能夠比擬……

      只是在我們趕着(再次)說出「時裝已死」的定論之前,或許先讓我借用另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近年不少人文社科均對所謂「物質性」(materiality)提起興趣,即從物件、物料的質感、觸覺、數量等出發,研究當中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並將以往西方哲學強調的「形而上」拉回物質層次細細討論。聽起來挺高大上,但放在時裝卻是平常—時裝本身不就是基於「物質」的創作嗎?從布料配搭到剪裁和服裝輪廓,時裝設計師無不費煞思量研究,服裝鞋履手袋都經過能觸碰的針線縫製而成。衣裙穿在身上的比例,走路時服裝的流動,或許透過AI能夠模擬出「符合物理學」的影像,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穿着服飾時、摸着布料時的感受,卻不是用AI模擬穿搭能夠給我們的。恰巧看到Wyman日前出post,說自己買了「同一個牌子同一款格仔」、「幾乎一模一樣」的Prada大衣,前者是Miuccia Prada的作品,後者則是Raf Simons的設計,穿上時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這種因物質性帶來的微妙,又豈是AI能夠為「時裝精」提供的樂趣?

      Moncler Genius 2023 秋冬系列便是以AI影像作為主要宣傳視覺。
      Moncler Genius 2023 秋冬系列便是以AI影像作為主要宣傳視覺。

       

      AI+時裝的可能

      大概看到此處的讀者以為我是「反AI」的「保守主義者」,如此便大錯特錯了。誰說AI與時尚產業的創意站在對立面?有時尚媒體報導AI時裝周時,便以「人類創意仍是焦點(Human Creativity Remains the Focus)」為題,點明整個潮流的要旨。這場虛擬時裝周由不少業界人士擔任評審,他們將於芸芸作品中挑選出三個系列,並在實體世界生產發售。AI時裝周創辦人Cyril Foiret說:「無論他們是否來自時裝業界,透過AI工具他們就能展現自己的創意和美學。」這無疑為時裝設計帶來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契機,將執掌在少數業界「菁英」手上決定潮流的權力回歸大多數人,同時亦是對傳統時裝工業的警醒—品牌推出的設計,與真正美學自主的目標羣體,距離到底有多遠?對客戶而言總有好處,全因有競爭,有進步,才有選擇。

      而對品牌方來說,AI亦並非只帶來危機。不少時裝品牌均選擇以AI作為廣告營銷的工具,在現今講求流量的網絡時代,更是事半功倍。月前Jacquemus便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條短片,片中主角是Le Bambino手袋造型的巴士,在巴黎街頭十分搶眼,品牌粉絲自然蜂擁留言希望能夠乘搭。Levi’s、Moncler Genius等亦開始嘗試與不同的AI創作公司合作,以AI模特兒擔任品牌時尚大片的主角。H&M作為快時尚龍頭,甚至早在二○一八年便搶先宣布成立「Responsible AI & Data」部門,專注訓練人工智能系統處理大數據,並分析出各種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營銷策略,並不將AI技術限制在視覺呈現和設計上。

      whatsapp-image-2023-07-07-at-15-22-24-5
      Rayshaun Smith以Midjourney設計的作品,是首屆AI Fashion Week前十名參賽者之一。
      Rayshaun Smith以Midjourney設計的作品,是首屆AI Fashion Week前十名參賽者之一。

      隨着科技進步,時尚產業固然不斷革新,AI作為工具同樣帶來不少突破。但時裝「以人為本」的根本卻不會隨之改變,畢竟需要穿衣服的並不是AI,而是人,也畢竟只有人,才能感受到衣服穿在身上的那份感動。

      網上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袁國勇 出版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