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好貓兒
「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有人說鄧小平的名言其實脫胎自《聊齋誌異.驅怪》的篇末結論:「黃貍黑貍,得鼠者雄。」不過有些版本是「黃貍黑貍,得竄者雄。」那意思就和鄧小平的完全不同了:「不管那貍貓什麼顏色,能夠逃脫的就是英雄。」如果細看《驅怪》原文,反而是後一種結論符合故事情節:故事中的秀才是個冒牌捉妖天師,不過誤打誤撞,嚇退妖怪,自己也驚惶失措地竄逃去馬廐,保存了性命。
《聊齋誌異》裏面的「大鼠」,倒是出現了一隻如假包換的好貓。話說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裏出現大鼠,多隻前來追捕的佳貓反遭大鼠噉食。後來外國進貢了一隻毛白如雪的獅子貓,和那大鼠一決雌雄。大鼠一見獅貓,怒撲上前,獅貓似乎害怕,退縮到桌子上面。大鼠追上桌面,獅貓又復跳下來。如此往復,不下百次。大鼠漸見疲累,蹲地少休。獅貓這時才乘機跳上鼠身,咬住鼠頭,一時之間貓聲嗚嗚,鼠聲啾啾。轉眼間鼠頭已經被獅貓咬碎。旁觀者於是明白獅貓不靠蠻力,而是以智力取勝。正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好貓不吃眼前虧。《劉旦宅聊齋百圖》(1985年出版)裏面有《大鼠》一幅,把那隻獅貓畫得虎虎生風,在撲殺大鼠之際還打翻了一籃子牡丹花,流麗靈動,婀娜剛勁。僅此一幅,便已經值回票價。我真慶幸自己當年勤上書局,獵獲此書。
狗是散文貓是詩
站在人的立場,貓的動態可愛又逗趣。朋友說:「我喜歡用手帕或皮球去逗引貓,看牠意欲撲出之前的那一下蓄勢:身子往後一退,爪子往裏一縮,然後,還沒有來得及看清,手中之物已遭奪走。那是極為輕靈美妙的姿態,真是百看不厭。」也有朋友試過在撫貓背之際出其不意被貓回過頭來咬了一口手背,神速準確,退縮無從。朋友從此以後有了戒心:「即使是寵物,依然有潛伏未清的野性。」我們唸初中的時候都讀過薛福成的《貓捕雀》吧:「窗外有棗林,雛習飛其下。一日,貓蔽身林間,突出噬雀母。其雛四五,嗓而逐貓,每進益怒。貓奮攫之,不勝,反奔入室」,三數日後雛鳥還繞室啁啾哀鳴云云。我不大肯定這是薛福成現實的觀察還是藝術的誇張,不過他借貓捕雀來諷刺殘民以自肥的權貴卻無獨有偶。畢加索在1939年也畫了好幾幅「貓吃雀」的諷喻畫,那是他的反戰傑作《格爾尼卡》(GUERNICA)的餘韻,借貓吃雀來諷刺西班牙內戰時期佛朗哥對付平民的殘酷手段,所以把貓畫成一副猙獰的臉相,把雀鳥血淋淋的內臟也扯了出來。洋諺有云:「狗是散文,貓是詩。」只恐怕看見了這般情景,什麼有關貓的詩情畫意盡皆消失無蹤。更有一種劣等貓,毛色昧,尖頭細尾,遠看就是一隻大老鼠。朋友曾經見過這樣的一隻貓,和老鼠各據碟子的兩邊,齊齊偷吃。這一來可真的應了「貓鼠同處」這句官民勾結的老話。
討吃貓兒真嬌俏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的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卻對貓兒別有一番柔情;他筆下的貓既真實又有童趣。《尤利西斯》裏面的猶太人布盧姆養有一隻貓,趁他做早餐之際向他討吃。作者詹姆斯喬伊斯對貓的叫聲刻畫入微。焦急地呼叫是「嗯嗷」,撒嬌的時候則「嗚嗚」低鳴,舔奶之際還發出滿意的「咕嗚」。布盧姆認為貓對人類的話理解得比人類對他們更清楚,而且貓「也有報復性。殘酷,牠的本性。奇怪,老鼠從來不叫,好像還喜歡似的。」毫無疑問,喬伊斯喜歡貓,但是他不迴避貓的陰暗面。在1936年他在哥本哈根小休,先後給住在法國的四歲男孫寫了兩個貓的故事,郵寄給他。這兩個故事都被配上插圖,出版成書。一本是《貓與魔鬼》,一本是《哥本哈根的貓》。大師小品,頗堪玩味。
以貓代警好主意
《貓與魔鬼》描述法國盧瓦爾河邊的一個城市,市民無錢建橋。魔鬼願意施法幫忙,但是第一個過橋的人要歸他所有。市長出術,在橋築成的那天,將一隻貓擲向魔鬼。魔鬼卻竟對懷中的貓生了百般柔情,抱貓而去,但是臨行還是大罵市民為背信的貓輩。故事中說這魔鬼說的是自創的胡言亂語(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裏的文字自成一格),生氣時操相當流利絕不準確的法語,且帶濃重的都柏林口音。這個魔鬼不是喬伊斯自己又是誰?聰明的插畫家就把魔鬼畫成喬伊斯的模樣。
《哥本哈根的貓》也流露了輕淡的幽默,對警察的嘲弄則反映了作家對強權的反叛。現將故事試譯如下:真可惜!我無法送你一隻哥本哈根貓,因為哥本哈根沒有貓。哥本哈根有很多很多的魚和腳踏車,但是沒有貓。那裏也沒有警察。所有的丹麥警察都整日躺在牀上。他們吸丹麥大雪茄,喝酸味酪乳。那裏有很多很多穿紅衣坐腳踏車的年輕人整日遞送電報、信件和明信片。這些都是寫給警察的,有些來自想過馬路的老太太,有些來自想家人寄糖果的男孩,有些來自想了解月亮的女孩。那些警察一邊讀郵件,一邊躺在牀上吸煙喝奶,然後施發命令,再由紅衣男孩將命令傳給各人。我重回哥本哈根會帶一隻貓同住,讓丹麥人知道,無需警察的指示,照樣可以過得成馬路。試想想,由貓來示範過馬路可便宜得多了。還有,哪裏有貓會整日躺在牀上吸雪茄!至於酸味酪乳,貓也絕對不碰。反正這裏有大把魚給貓吃。你看這主意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