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董啟章專欄:夢見圖書館

18.09.2019
圖片由作者提供

妻子剛買了部Kindle,薄薄的、輕盈的一片,畫面光線柔和,格調優雅。她興奮地告訴我,不消幾塊錢,就可以擁有五十本一生必讀的經典,還有許多比一包薯片還要便宜的名著。除了價錢,想看什麼書立即可以一按下載,簡直是唾手可得。我立即想,如果古代的讀書人得到這件東西,一定會看傻了眼,當成是魔法或者妖術吧。同日我收到亞馬遜的郵包,裏面是我花了一千多元訂購的六本磚頭般的康德著作和研究論著,厚度至少是三十部Kindle疊在一起。

不知為什麼,Kindle令我想起翁貝爾托.艾可(Umberto Eco)的《玫瑰的名字》。在書中的中世紀歐洲氛圍裏,稀少的書籍如絕世珍寶,承載着神聖的真理,但也包含着邪惡的思想。超越二者的,是對知識本身的嚮往與沉迷,以至於對所謂的異端邪說,就算表面撲殺打壓,暗地裏還是禁不住收藏和保存。修道院圖書館的禁書謎團,引起了連番的命案……。神秘圖書館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腦裏,致使我在最初寫小說的時候,裝模作樣地寫了個關於未來圖書館的短篇,還大言不慚地把它命名為《名字的玫瑰》。

我當時還受了阿根庭魔幻大師波赫士(Jorges Luis Borges)的影響,特別是他的短篇《巴別圖書館》(The Library of Babel)。在他筆下的那座等同於宇宙本身的圖書館,由無數的六邊形單位互相連結而成,上下四方無限伸延,永遠無法到達邊界。簡單地說,那是一個迷宮。年輕的我對知識的迷宮非常神往。大學時代,幾乎沒有參加任何課外活動,沒有加入任何會社。除了上課,大部分時間就是消磨在圖書館裏。我喜歡在書架之間的通道漫無目的地遊走,讓指尖輕輕掃過那些殘舊的書脊,呼吸那微微霉壞的紙張的氣息。圖書館是一個巨大的墳場,表面上好像了無生氣,但只要你懂得召喚,歷史上所有曾經活潑的靈魂,都會倏然冒現,向你講述另外的時空的秘密。在圖書館裏,我感到戰慄,也感到安寧;我感到渺小,也感到豐盈。

圖書館本身,也應該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雖然我曾經把日子埋首於圖書館,但回想起來,其實我沒有遇到過真正有個性、令我戀戀不捨的圖書館。在香港,這樣的圖書館也不多吧。所以離開大學之後,已經沒有去圖書館的習慣了。有時候看見別的城市,有着歷史悠久、充滿人文氣息的圖書館,也感到十分羨慕。念港大的時候,主圖書館有兩層叫做馮平山圖書館,專門放置中文書籍。我當時還懵然不知,原本的馮平山圖書館是一座獨立的建築,就坐落在般咸道旁,戰後改為美術館。

去年六月,作家友人中島京子來港為小說搜集資料,我便陪同她去拜訪香港大學美術館館長Chris Mattison。美術館收藏不少中國古代青銅器和瓷器,也舉辦現代藝術的展覽。館長為我們講解原本馮平山圖書館的內部佈局和陳設。中央大廳呈圓形設計,半圓牆上原本的一列長窗已經封閉,圓頂上有三角形的採光天窗。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之後,把馮平山圖書館的三萬冊藏書運走。戰後陳君葆先生鍥而不捨地追尋,發現被掠書籍藏在東京上野公園內的帝國圖書館,幾經爭取終於獲得全數歸還。

兩年前夏天我去東京的時候,中島京子帶我參觀了上野的帝國圖書館。它是日本第一座現代圖書館,成立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原本計劃中的規模更大,但最終因資金問題只建成了一個側翼,即約四分之一的面積。一九九五年由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負責修復和擴建。二零零零年改立為國際兒童圖書館。當時京子便已向我提及她的小說計劃,並且透露當中跟馮平山圖書館有關的部分。我後來把這次探訪寫成《帝國的兒童》一文在本欄發表。

今年五月收到京子寄來的小說《夢見る帝国図書館》。她標記着有關馮平山圖書館藏書被奪一節。小說的第一人稱叙述者,有一天在上野公園遇見一位奇怪的老婦。老婦敦促她一定要寫一個叫做「夢見帝國圖書館」的故事,當中必須包含圖書館的歷史,以及以「圖書館」為主角的事迹。所以,小說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叙述者「我」和老婦人之間的奇異交往,另一條是「夢見帝國圖書館」這篇故事的章節。後者把「圖書館」擬人化,變成了一個有思想和感情的人物。它愛上了明治時期女作家樋口一葉,又為上野動物園中遭美軍轟炸喪生的動物感到傷心。雖然我不懂日語,但單憑漢字也可猜到,作者對帝國圖書館的歷史考證非常充分。京子不愧為一位念歷史出身的小說家。書中提到的作家,除樋口一葉之外,還有夏目漱石、永井荷風、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等,可見歷代日本文人和帝國圖書館有着甚深的淵源。

也許,將來會有人寫出《夢見Kindle》這樣的小說,而讀者會在更新式的Kindle上閱讀這樣的故事。但是,像我這樣的跟不上時代的老派人,還是會懷念圖書館這種笨拙的、沒有效益的設施,還是會在夢中留連於這種暮氣沉沉、鬼氣森森的地方。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