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專欄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Yam Cha 陽錯(三)

11.01.2016

中國之大,本來單看不同方言的萬紫千紅,自可窺見一斑。可惜現代社會一切人為的環境氣氛,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把地方文化特色扼殺。我們以顧全大局為名,不知犧牲了多少地方人士的一脈相承,要他們連根也拔起。所以,要看我們中華文化之大,往後就只能靠人數、靠GDP和靠道聽塗說。這些光亮數字背後的悲壯,也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幸好,我們的飲食文化,在急速崩壞之時,還多少保留了一點原本的多元性和廣博性。縱是褪色圖畫,但舊日的懾人華美,還可依稀感覺得到。如果法國意大利以葡萄酒作為飲食文化地域分佈上的色譜,那麼中國飲食文化的佈局,尤以華東華南地方而言,就可能是「以茶代酒」的一個狀況了。

中國無疑是個喝茶的民族,不同地區的茶葉種類和沖泡飲用習慣各有特色。廣府人近代把點心倚在早晨的一口熱茶旁,發展出舉世聞名的「飲茶」文化。這本是令一口茶喝得更有味道更有趣的設計,但近年好像愈見本末倒置。「飲茶」的過程中,茶的飲法愈來愈不細究,只顧着吃點心,茶變成了用來濕潤口舌的輔助飲料。

這裏當然不是在貶責點心。它在今天的中國飲食文化中,有着異常重要的形象大使身份。如果在飲料上也要選一個中華代表,那就一定非茶莫屬。小時候去「飲茶」,常聽到長輩們掛在嘴邊的一句「水滾茶靚」(或作「水涫茶靚」字義上更正確)。中國人下廚沏茶,沒有西方那樣倚重儀器的運用。我們講油溫水溫,不以讀數溝通,卻憑觀察靠經驗來判斷。所謂「水涫」,即水燒開、沸騰,用西方的度量衡表達,即是達攝氏100度的開水。但這樣的大沸水,其實並非沏茶的理想水溫。或者說,不同的茶,它的理想沖泡水溫各異。茶專家自有對每個品種的嚴謹要求;我們一般平民百姓,通常沒那種知識。但一些基本原則,如綠茶青茶類型如龍井,適合水溫不太高和沖泡時間短促的方針。相對地成熟的黑茶如普洱,它可以承受的水溫便高一點,差不多到達沸水的熱度,沖泡時間也相對可以長一點……其實,以上只是生活常識而已。每當我看到咖啡文化抹茶文化在世界各地抬頭,都會惋惜我們的中國茶文化面目模糊潰不成軍。凡事皆有其原因;茶是我們的文化資產,但認真看待的人少之又少。主流思維連簡單如什麼是青茶什麼是白茶都不懂,還覺得這些細節多餘造作。咖啡和抹茶代表一種令人嚮往的lifestyle;中國茶本來也可以是很酷的lifestyle,但事在人為也事在人不為。我想陸羽在天之靈,瞥見今天一般中國百姓如何對待茶之時,所謂「子孫不俏、後繼無人」,很可能就是他心裏的最大遺憾。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