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出叫「度曉曉」的數字人「Digital human」,最近作答了內地的新高考議論文題目,被盛讚文章水平極高,引起網絡廣泛討論。我家港孩系子女因為防疫及暑假怕熱躲在家中,亦剛巧在網上學習編程課,或自行研究、試用與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關的「Text generator」、「Text to image」、「NFT」程式等。
我的三名子女中,十五歲女兒向來在科技上最前衛。幾年前,她已經陸續由同學、老師或網友中,學習使用「Text generator」,即以人工智能技術協助你作文。女兒屬乖巧組別,不會請「AI」代為作文當功課交給老師。
「哈哈,媽,很容易被識破的,即使我想也不會由『AI』代做功課咁蠢啦!」女兒娓娓道來。我問:「那『AI』可以怎樣幫你?為何要用?」女兒多數是自己閒時寫文章時,用「AI」來幫助啓發她寫文章時的結構。例如,她會打入幾句句子,包括:
(一)香港的學童喜歡打遊戲機
(二)看香港學童打遊戲機的歷史……
(三)是否幾乎所有家長也有此擔心呢?
然後「AI」會給她不同選擇,提議怎樣作下去,好像「其他地區的學童打遊戲機情況及家長反應」等等。有時,她在寫有情節的故事時,嘔心瀝血寫了兩個不同情節,但想不到怎樣把情節連繫起來,那「Text generator」會建議她怎樣連結兩部分。上述是最簡單地解釋女兒以「AI」啓發創作靈感。
她又說,如果要求「Text generator」寫太多,會有點失控的,因為文章的內容或段落間之連結將與作者本來的想法,差異愈來愈大,那便不是「AI」協助,而是「AI」代寫了。女兒試過以「Text generator」協助寫議論文,結果它提議的資料,例如數字、年份,女兒無法求證出處,便不敢引用。
最近外國媒體報道,有人試把自己的多篇文章輸入系統,令「AI」模仿自己的風格代寫,效果不俗。我問女兒:「那會否有一天,我們可以大量輸入詩仙李白風格的文章,然後請它寫出『李白』式的投訴信呢?」女兒笑着:「極有可能啦!不過李白或者都唔想寫投訴信呢,真慘!」女兒更馬上提出了「Text to image」的同樣情況。
「Text to image」即你打入文字指示,例如你打「A princess riding a horse in the style of Andy Warhol」,那「AI」便會按你的文字指示,畫出你想要的畫作。「媽,就快中秋節,你可以打文字輸入希望畫出梵高畫風的月餅啦!」
「吓!梵高畫月餅?」我腦海裏,馬上閃出「Vincent Willem van Gogh」那幅自畫像、冰皮月餅及雪糕月餅。
唉,我不懂藝術,對「AI」了解很皮毛。不過,經女兒解釋,再搜尋一些文章細看,彈出一大堆討論,包括版權、對原作者的尊重、藝術家或作家的創意何在等問題。
「AI」時代,子女比我走前很多步了。似乎,我要訂好今年的月餅之餘,也應該試試在繁忙的港媽生活中,找一點自我增值時間,試用一下以上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