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港媽如話
ADVERTISEMENT

小學生的免死金牌

01.10.2021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十歲、胖嘟嘟的孖仔,在這學年轉到一所學校當插班生,難兄難弟互相扶持適應陌生環境。不到一個月,中文老師贈送大孖一枚「免死金牌」,他珍而重之。「每個同學都向我的金牌打主意呀!」大孖悄悄地、又煞有介事的向我解釋它的稀有。全班二十多人,只有他和另一個女同學獲贈金牌。

所謂「免死金牌」,是一張在像信用卡那般大的紙張上,電腦打印了該四個中文字,然後過膠送給上課表現良好的同學,是老師獎勵同學的創意板斧。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拿到金牌在學校如何免死呢?」我好奇又帶點誇張的語氣問大孖。

「老師說,如果她下次要責罵或懲罰我,我出示金牌,她會停止,即免卻一次被罰。」

「免死金牌」即與大富翁遊戲的免坐牢卡異曲同工。大孖對「trump card」愛不釋手,亦顯示這身形似足十四歲的小男生,原來仍然很害怕老師責罵。

「假如您在學校沒有被罵或被罰呢? 會否令金牌無用武之地?」我故意追問。

大孖連忙說:「不會的,我也可以拿着這金牌,在學校做一件喜歡的事,例如在課堂站上書桌。」大孖難掩那無限幻想的興奮。由於擔心它在課室「失竊」,他把金牌放置在睡房,自行看管。大孖更不時在飯桌向細孖展示炫耀,細孖也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過了幾天,大孖改變主意,把金牌帶回學校,隨時候命。

我看着那「免死金牌」為他帶來的喜悅及自豪,有點慚愧,亦十分欣賞老師的創意及苦心。欣賞,是因為大孖最怕中文科,在新學校追趕進度,難免有點沮喪。老師明顯找個理由給他一點優越感鼓勵他。慚愧,是因為當了十四年母親,自己的成長背景令我教導三個孩子時,很少運用這些小技倆去逗孩子,加上生活及工作忙碌,管教孩子比較直接,而沒有花太多時間為他們製造驚喜。

我是七十後,在家裏、學校、職場,事無大小,十居其九是被罵大的。在家裏,小時托腮會被責怪,因為滿臉憂愁不吉利;小學階段默書改正再錯會被老師體罰;在職場試過因為穿著的高跟鞋發出聲音,涉嫌打亂了上司的思緒而狠狠被罵了三十分鐘等等。對於我的年代來說,「不責罵就是讚賞」,而「嘉許」是要達至傑出級別才會配得上的。我當然也被讚賞過,不過記憶中還是被罵居多。結果,我們的朋輩大部分也很守規矩,也不算怎麼充滿自信,但情緒智商卻奇高,畢竟是「閙大」的,面皮幾吋厚,也很接受被罵是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所謂「人工包的」,怎樣罵,天也不會塌下來。

三個孩子入學後,我才發現好像大部分本地的教育工作者,也改變了以上的教導方法,而改為多鼓勵、多讚賞、多接受學童等等。我也用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適應這種教法。例如,我的子女欠功課的次數少了,老師請我讚一讚孩子,因為「欠少了」是進步;在我成長的年代欠交任何功課,即使不體罰,除了要跪祖先懺悔思過,還要被罰不准吃飯。又例如女兒說要慶祝測驗合格;換着是以前,合格本來就是應份,何來需要慶祝?

時代改變了,孩子面對的世界不同了,多讚賞、鼓勵當然有它的好處,亦有人質疑這樣教孩子,會否更易培育出「玻璃心」的下一代。「免死金牌」正是進一步形象化、實物化了對孩子的鼓勵與讚美,令他們更易記着。不過,它與賞罰分明並沒有明顯衝突。無論用任何方法,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動力,才是最重要。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