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古設施中展開對話,也要發明新場地。為大阪世博設計「大屋根」場館的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將曾在二○二一年Art Basel使用過的木造圓弧座椅結構搬到今屆米蘭國際家具展,模擬森林的高低層次與光線通透感,配合透光布帆、盆栽植物與自然樂聲,構成這「Forest of Space」國際照明論壇空間。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巴黎分部副總監Adrien de Lassence接受專訪時闡釋設計意念:「我們不可以一直創造新展館,而是應該嘗試重用一切。」

⚡ 文章目錄
永續重用創造希望 構築心靈棲所
半弧形空間自成一角,用一根根木條拼合砌成互相緊扣的木座椅,不需膠水,方便移除和組裝。逾百座位有至少三種高度,模擬森林的高低層次,前排座位較矮和斜身,後排椅背較直和高身。看似不怎麼好坐,但躺下來卻有一種堅固的承托力和溫暖觸感,讓人想窩進去靜靜待着。「所有椅子都有少少仰後,讓人的視覺朝向天空的光源,就像森林的樹木那樣。同時,人們可以看見彼此。」Adrien解說。

「你能看到有一些木條有點歪斜了,因為全部都沿用四年前的Art Basel結構。」當年木結構是和Studio Drift合作的燈光裝置藝術一部分,在全圓形結構中央呈現燈飾。而今次米蘭所用的規模較小,只有半圓形,「暫時是租用的,展方還在思考要不要買下來。若只是租,展期完結就會拆下來儲存,留待下次使用。」
雖然木條重甸甸,但拆散儲放的體積只需約一個小貨櫃的一半,是節省金錢、物料和空間的環保新方法。至於木結構壽命有多長? Adrien揚起眉角:「好問題。在室內使用的話可以很長。如果放在戶外則需要每兩年左右重新髹上透明保護層,因為就像其他木頭那樣,在陽光照射下木材會變得灰啞。」

而談到設計初心,Adrien說是想創造希望,讓人聚在一起:「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各地經歷了瘋狂局面,我們想傳遞希望的信息,告訴大家,如果你來到Forest of Space或大阪世博會,你會見到彼此,你會與人同行,你會與朋友同行,你會在那裏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作為藤本壯介,作為建築師,我們的目標是為使用者創造空間,讓他們感到快樂,並對在這裏生活充滿希望。」
不要懼怕黑暗
與在天然資源富饒的北海道長大的藤本壯介近似,Adrien在法國中部的鄉郊長大,自小與馬兒森林為鄰,「所以建築對我來說是一種探索城市的方法,同時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東西,可以去改變景觀或改變一些東西。但我仍然有一些關於大自然的兒時背景,我想這是我和藤本壯介先生會連結在一起的原因。」
Adrien在二○一七年加入藤本壯介團隊,第一個項目是巴黎的《千樹》(Mille Arbres),在一個大型綜合項目中栽種一千棵樹。「在法國至今仍不曾存在100%高層木建築,因為防火安全等的考量。但有研究發現人們待在木造建築裏是有助心靈健康,因此我們一直嘗試更廣泛使用木結構。」
他最喜歡的森林時光是—在春日林間散步,光線穿透樹葉,光影斑駁。在樹木間,光線必然佔重要席位,無論是陽光或月光。「你有看過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In Praise of Shadows) 嗎?」Adrien問記者。記者搖頭。

「這本書說的是人需要理解陰影中的美麗,例如在建築物看見陰影,你不會覺得它醜陋,反而令建築更加美麗,從中更能感受到材料的編排、更能感受一切的厚度。此書是關於如何在虛無中發現美,即那些通常不會被視為美的事物當中,但有時正因為與別不同,使它變得美麗。」此書輕柔地傳遞着日本美學,光明因陰翳而生。雖然沒有刻意使用燈光,Forest of Space卻利用圍繞四周的透光布帆與座椅空隙,讓亭外的光輕灑進來,「我們總是引入自然光,這點很重要,就像日本的半透明和紙屏風那樣,呈現光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