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和別人分享過自己的歌單嗎?我們在音符和歌詞之間尋求共鳴和連結,分享歌單很多時是一種私密、隱晦的饋贈。那些說不出口的話,就都讓歌者來說。藝術家李明維的表演裝置《聲之綻》近日在M+展出,每段表演都由專業的聲樂歌者主動、隨機邀請一位觀眾,為他們現場演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作為禮物。在這個偶然的相遇裏,情緒在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流淌。在分享古典歌單的同時,也分享着對彼此聯繫互通的渴望。
「May I give you a gift of song?」
舒伯特情意結 從孩提時代到母親患病
《聲之綻》是李明維在二○一三年受首爾當代美術館邀請,為他們的落成開幕而創作的作品。李明維卻坦言:「這個作品對我來說,其實是我做過五十幾件作品最貼近我的。」原來受邀當時,李明維的母親患病,他根本沒有精力去構思一個新的作品。正是在照料母親的期間,因緣際會下,他回憶起自己、母親和舒伯特樂曲曾經的連結:「在照顧媽媽的時候,我會給她聽舒伯特的lieder(藝術歌曲),因為小時候她也會放同樣的lieder給我聽。我小時候非常非常的調皮,一天到晚都跑來跑去,所以媽媽特地把音樂放得特別小聲。我跟媽媽講說:『我怎麼聽不到舒伯特在唱歌?』她說:『弟弟,你要乖乖的靜下心來,坐在那邊,你就可以聽到舒伯特唱歌。』我覺得這樣子的互動對我來講是一個很深刻的回憶。後來我才想說,我可不可以(用這段回憶來)創作一個作品。」
《聲之綻》的歌單共有五首歌曲,它們均是舒伯特的作品:《你是安寧》(Du bist die Ruh)、《給月娘》(An den Mond)、《慕春》(Fruhlingsglaube)、《夜與夢》Nacht und Traume和《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被問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德文演唱,對於香港地區的觀眾而言,自然也大多聽不懂。懂得德文會否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這個表演?李明維這樣回答:「它(選曲)美的地方在於它的音律是非常非常的動人,不管我們今天是在香港做這個作品,或是在台北、北京、東京,或是柏林。雖然柏林的觀眾會懂這些lieder的text(文本),但不論是甚麼國家和地區,我們對美的東西都會有一個比較相近的詮釋,尤其是聲音這一方面。再加上是一個陌生人給你一個這麼美的禮物,(而)接受禮物的這種心態,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在裏面。」
歌者與受歌者 緣份主導的關係美學
根據法國評論家尼可拉斯.柏瑞歐(Nicolas Bourriaud)的定義,「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的創作透過作品,設計或營造出一個具有社會性的模型或場域,並藉此模型或場域將社會現實轉換進來,或以此傳遞社會現實,允許觀者進入並加入對話。如此,藝術家透過其作品的再現,在其中建立了觀者或藝術家之間的人際互動關係。李明維的創作亦大多圍繞和建基於「關係美學」的主題,重點同樣在於還原或建立某種連結。被問到《聲之綻》與其曾在M+展出的《魚雁計劃》,以及《補裳計劃》等其他一系列作品相比,觀者的主動性似乎較弱。李明維說《聲之綻》想要呈現的,是一種緣份主導的「關係美學」:「它(《聲之綻》)是跟緣份很有關係的。當你走在這個空間,這個歌者不一定會跟你有緣份,去問你說你要不要receive a song。所以當兩個人在這個時空接觸到each other(彼此),而且有這個緣份去對話的時候,這(表演)才會發生。這又更加近了所謂的intimacy(親密),而它本身的張力非常的大。」
至於拒絕的可能,李明維認為那也是一種緣份的呈現:「有時候歌者會有點難過,因為大家拒絕他的禮物。我說你絕對不要難過,你調整一下心情,跟對方講謝謝,然後你繼續再往前走。當對方拒絕您的禮物的時候,並不是他不喜歡你,而是他還沒準備好接受這個禮物,所以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對方的問題。只是這個姻緣還沒有到,所以你就說謝謝,再往前走。」這種省思,反照於真實的人際互動中,更是深有意味。
《聲之綻》表演裝置的擺放空間和歌者衣服的特別設計,也是李明維為締造一段段奇緣而做的努力。李明維提到就在M+的這一次展出而言,自己在擺放空間上的心思:「當你坐在這個椅子上的時候,其實你視覺上只看到前面這個(歌者),後面才可能會再有一堆人,你就不會感受到太多人一直看着你。我在想像這個空間要怎麼擺放這個歌者跟受歌者的當時,我有考慮到如果我們今天把唱歌的歌者,放在這個房間比較底部的地方,他其實不只是為了這位受歌者唱。他的聲音也能擴張到整個M+這邊,為大家而唱。」
再來是歌者的衣服,李明維指這些特別設計的袍子常使歌者「如有神助」:「我們用了日本和服的腰帶,叫做Obi(おび),來做這麼一個詮釋。你仔細看他袖子的花紋,其實都是花,還有動物。」,「當這位歌者穿着這個這件袍的時候,我會跟他們講說,其實你們本身就是所謂的Demi-God(半神),你是一個有特別能量的人,可以把一個很美的禮物帶到我們這個空間,來跟大家分享。」他更提到《聲之綻》在悉尼的一次展出,由於袍子有點破裂,便沒有讓歌者們穿著袍子演出。表演過後,歌者們紛紛向李明維表示,當他們沒有穿著這些袍子時,就覺得自己失去了給予觀眾歌曲作為禮物的力量:「原來那個服裝是不僅是為了呈現效果的美麗,也是其中一個途徑去展現美學之間賦予大家的力量。那就是衣服的設計,怎麼去幫助他們更好地去完成這音樂表演。」
Sonic Blossom 在香港的這一次綻放
《聲之綻》在香港的展出,原來已是它的第二十六次綻放。李明維笑言:「我覺得這次跟APA(香港演藝學院)同學的合作是這裏面最棒的。」李明維覺得是他與他的作品需要香港,多於香港需要這個作品:「當我看到香港的朋友跟同學,他們收到這個作品的這種情景,讓我非常感動。讓我感覺到這個社會還是有這麼多對美、對kindness(好意)的一種期待跟嚮往。」
李明維又提到,香港的小朋友作為觀眾,與其他地區的小朋友相比之下,顯得獨立自信:「在西方國家,大部份爸爸媽媽都會抱着孩子,然後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之中一直會回頭看爸爸媽媽的表情,好像想讓他們有一個approval的這種感覺。可是香港的這些孩子,我覺得很有自信,坐在那邊就是聽這歌者唱歌,唱完就自己主動拍拍手。」相信這也是這一次綻放,尤其可愛的其中一個原因。
李明維亦預告明年三月,他的另一個互動裝置作品《如沙的格爾尼卡》將在M+展出。對關係美學有興趣的讀者,到時不妨一看。
李明維:《聲之綻》
地點:M+焦點空間
日期:即日至本月29日
表演時間:星期二至四及星期六、日14:00至17:00,星期五14:00至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