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目錄
空中佛城 雞精式宿坊體驗
完走熊野三山,不妨坐季節限定的巴士,北上往高野山,到達這一千二百年歷史的佛教重地,深入體驗日本式的佛教。高野山位處海拔八百米的盤地,四周被羣山包圍,有說鳥瞰下如同一朵蓮花,一個象徵吉祥的空中之城,恬靜的氣氛中,就似飄蕩着南音般。
高野山本有大量的神祗,後來被派往唐代中國學佛的空海,揀選作佛學修練地方,而按日本的神佛習合思想,據說當年空海遇到由神明化身的獵人,而發現這絕世深山,就似是圓滿解空海非「空降」高野山,反是神的旨意,再次體會到神佛間,無分教派的和平,互相為對方解說。經空海及其弟子等努力,高峰期的高野山有超過二千座寺院,只因火災、明治維新等,現剩下金剛峯寺、壇上伽藍等等一百一十七座寺院。
古人到高野山參拜,留宿修行,現代人如我亦循古尋到體驗。不少佛寺們提供宿坊,這次走進惠光院,佛門清淨地,不由得腳步、話語都變沉穩安靜。

聞名已久的阿字觀靜修(即密教瞑想法),原本我還擔心半小時很難捱過,但在坊主帶領下,調整呼吸,專心吐息,把體內的惡氣清除,漸漸腦袋放輕鬆、內心平靜,內心想像梵文的「阿字」,調身、調息、調心,整個人離開俗世煩囂,內心轉平和;還有寫經,一開始見就如小學的書法堂般,慢慢抄寫經文,久違的專心致志,內心亦在朗讀心經,有說當年空海帶着朝廷大臣抄經為災民祈福;祈福還需要茹素,日本佛寺的稱為「精進料理」,需按「五法」、「五味」、「五色」原則,煮法集生、煮、燒、炸、蒸,五味會運用到醬油、醋、鹽、糖、辛料,最後更著重顏色,需包括赤、青、黑、黃、白,讓素食由外至內都令人吃到舒適,沒有那些「高潮起伏」的誇張食評,這些料理是撫慰平時過勞的腸胃。
身心準備好,晚上參加「夜探」─由僧侶作嚮導,帶領到「奧之院」墓地。兩公里的參拜道,兩側是超過二十萬座的墓碑,有戰國大名如織田信長、伊達政宗的供養塔(編按:祭奠祖先的象徵而建造,未必有先人骨灰),當中出現五輪塔,和尚介紹道:「地(方形)、水(圓形)、火(三角形)、風(半月形)、空(寶石形)石塊疊砌而成」。這些都代表古印度宇宙的組成因素。夜探沿路還有一些近代墓碑,如火箭形碑、UCC上島珈琲的咖啡杯形碑,值得日光下再細看。

永恆冥想的平和
終點是燈籠堂,中心有空海的御廟。公元八三五年僧侶空海入定禪修,至今信徒依然相信空海在廟內作永恆冥想,每天早上仍進行「生身供」,送餐入廟的儀式,晚上沒有儀式,有僧侶誦經,望着高野山清澄的星空,又冷又靜,身心前所未有的平和。
翌晨,我在佛堂聽誦經祝禱、敲鑼持缽,信徒輪流捻香致意,最後到內部的佛像前參拜,如阿彌陀如來像、弘法大師像、不動明王像,氣氛莊嚴;而毘沙門堂,同樣誦經擊鼓,但氣氛完全不同,坊主火燒護摩木,為大家消災祈福,佛語在小小的空間中互相撞擊同時,香火愈燒愈旺。
這無疑是非常濃縮的體驗─由神話之國走到佛教聖地,神佛是如此的共融相處,願所有宗教信徒,來體驗一下,矛盾並非如此難解決,大家最終都是達至平靜內心。

我們都需要一場假死重生
熊野古道的事,還未完結。當神道教、佛教共生發展時,日本的深山內出現了「修驗道」,這些信徒都被稱為「山伏」。
修驗道是日本獨一無二的宗教。他們回歸大自然,把山比喻為神佛,崇拜神靈居住的大自然,透過隱居深山、跟自然互動式的修行試煉,把身體研磨至極限,直至明治維新前,山伏更把熊野聖域中所學,幫助朝聖者們安全完走聖路,建起不少「王子」,給大家作參拜、休息等用途等,入世的說法,他們如同旅遊嚮導般存在。這次走在熊野古道上,雖然遇不到山伏,但就看到過去的痕跡,那些岩上佛語,令人更安心。
熊野的修驗道在明治維新時一度被廢除,直至一九八七年,現任的青岸渡寺高木亮英住職於父親遺物中發現山伏裝束,遂以「山伏」開始入山修行,而現在兒子高木副住職亦循父親的背影,除了赴往日本各靈山登拜修行,更在熊野這個「黃泉之國」,於那智四十八瀑布在打坐,讓激烈水流拍打、摒棄雜念(編按:那智四十八瀑布屬聖域範圍,不對外開放修行),由熊野走至奈良吉野的苦行,經過險峻的大峰奥,爆林攀石穿越沒有路跡的自然界等,「如同假死重生一樣,身心變輕盈,接近『無』。」

「重生」跟熊野古道息息緊扣。山伏的修行每每讓自己面對死亡,把身心推至極限,實現「重生」。時至今天,除了全職的山伏,還有不少信徒,以季節性的修行,穿上象徵重生、無雜垢的白衣束,重回母胎的感悟,與自然的融合,達至重新出發的目標。
現在的熊野古道上,有人來挑戰自己腳力,有人來儲印章來換完走證書,各有不同目標,但用自己雙腳走一程半程,都可以感受到這聖域的與別不同。各派宗教的交集,一切都出於純粹「自然」,此時大家看淡這充滿紛擾的世界,或許就是需要一場假死,讓大家經歷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