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波斯密語》反納粹爆淚新經典 二戰猶太人一字一命絕處求生

歐美
2021.05.08
撰文:張一明
一個被逼扮波斯人的猶太人與一個很想學波斯語的德國人,構成了反納粹電影新經典《波斯密語》。
一個被逼扮波斯人的猶太人與一個很想學波斯語的德國人,構成了反納粹電影新經典《波斯密語》。

絕處要求生,意志力可以很驚人,正是這套改編自二戰真人真事的電影《波斯密語》(Persian Lessons)帶來的正面信息,片中的猶太人為了保命,謊稱自己是波斯人,並用每個在集中營認識的人命創出虛構波斯字,教導一名納粹軍官波斯語,成就了一部引人入勝又令人爆淚的反納粹新經典電影,難怪外間評價超越出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醉美的一課》。

軍官高克一覺不妥,隨時在眾黨友面前狠狠毒打之堯。
軍官高克一覺不妥,隨時在眾黨友面前狠狠毒打之堯。

不要以為《波斯密語》是一部預料之內的公式化二戰集中營慘情片,這個真人真事、改編自德國作家沃夫岡柯爾海斯所著的短篇小說《一種語言的發明》(Erfindung einer Sprache)的故事,除了講受害者如何在納粹極權下掙扎求生的驚人智慧與意志,也歌頌每一個寶貴生命,絕對是繼《舒特拉的名單》後另一部觀眾看後會被深深打動的反納粹電影新經典。

影片主要圍繞兩個人,一個是被逼扮波斯人的猶太人,另一個是很想學波斯語的德國人。故事背景是一九四二年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國,猶太人之堯遭黨衛隊捕獲,快要被德軍槍斃之際,謊稱自己是波斯人而避過一劫,他被送往集中營,原來納粹後勤軍官高克正想找人學波斯語,以便戰後到德黑蘭跟弟弟重聚兼開設餐廳,於是讓他白天在廚房工作,晚上教他波斯語。

製作團隊將白俄羅斯拍攝場地化為法國納粹中轉營
製作團隊將白俄羅斯拍攝場地化為法國納粹中轉營

根本對波斯語一竅不通的之堯,為了不讓謊言被揭穿,在絕境中爆發驚人創意,用每日在集中營遇見的每一個人的名字自行創造「假波斯語」,為高克授課。過程中充滿驚險,軍官高克一覺不妥,隨時在黨友面前毒打之堯,片中亦見到納粹黨人無論男女無真心,不惜互相篤灰打小報告,之堯卻在困境中漸跟高克發展虛幻的友情。

此片結局大快人心,又有巨大洋葱催淚力量。當納粹德軍戰敗,大禍臨頭各自飛,被蒙在鼓裏的高克以往可以改身份投向波斯,壞人終沒好報,最令觀眾爆淚的是之堯驚人的記憶,一字一生命,讓集中營內被殺的同胞的名字得以保存下來,每一張臉每一個名字每一條人命都是同等的重要,有同樣的價值,亦展示出人類憑創造力以及意志,能為生存作出驚人之舉。

參選奧斯卡資格被撤銷

影片由俄羅斯、德國與白俄羅斯合拍,台前幕後大有來頭,導演瓦迪姆佩爾曼(Vadim Perelman),二○○三年執導、賓京士利主演的美國片《House Of Sand And Fog》,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提名。飾演男主角之堯的法國男星紐夏皮禮斯比士卡約(Nahuel Perez Biscayart)曾憑電影《心動120》獲得康城最佳新晉男演員獎。扮演納粹軍官高克的德國演員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兩年前參演過荷李活片《小飛象》。

此片原被選為代表白俄羅斯參加今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評選,但因大部分工作人員並非來自白俄羅斯,片中亦沒有使用白俄羅斯官方語言,因而參選資格被撤銷,十分可惜。全片在白俄羅斯境內拍攝,導演希望電影貼近現實,所以與製作團隊做了頗深入的資料搜集,了解納粹中轉營,他們從一個位於德法邊境、名叫Natzweiler Struthof的營地汲取靈感,也從其他不同營房取用各種元素,還參考歷史照片和錄像,重構中轉營,盡力做到最貼近真實原貌。

(點擊圖片放大↓↓)

+1

還看《惡與他們的距離》

除了《波斯密語》外,近期香港有幾部關於極權與公義的外國片值得推介,包括揭德國司法醜聞的《被消失的公義》,以及奪得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的伊朗名導穆罕默德拉穌羅夫違抗禁拍令之作《惡與他們的距離》,令人反思,不容錯過。

《惡與他們的距離》劇照
《惡與他們的距離》劇照
復仇者聯盟 Karl Legarfeld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