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俊江.柳暗花明又一周

柳俊江:一些開始,一些完結

終於,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個馬拉松。成績遠遠超出預期,算是超額完成,也趕及在《明周》的最後一篇專欄報喜。 最近流行在社交網站開放提問,我也來湊熱鬧,很多人喜歡問我職場問題,能答的我都盡量回應。有人問:「三十歲才找到興趣,因此離開穩定的工作,會不會不理智?」也有人問:「三十幾歲才辭工讀書,會否太遲?」我的回應是:我三十六歲才開始長跑,但我從來沒有疑問會否太遲。 我通常只會分辨「有做」與「沒有做」,因為「太早」與「太遲」之別,我們根本掌握不到太多,想太多,通常一事無成。 我說,馬拉松這四小時八分鐘,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四小時八分鐘。我沒有看到沿途的風景,沒有停下來拍照打卡,甚至沒有和偶遇的朋友打招呼。我一心要做好的,是把賽道上的四萬多步,每一步的跑好。四個小時集中精神,想着腳掌的落地、膝蓋的曲直、雙手的擺動。唯有時刻盡力去做到最好,我們的一舉一動才有意義,才值得自豪。 跑到三十六公里左右,還是因為體力透支,停下來休息了一會,但暫停不代表認輸,一旦體力恢復,看到機會,還是要立即行動。最後幾公里,微笑着捱下去,仍有力大步衝線。疑問、掙扎、努力的苦只是一瞬,滿足、勝利、完成的回憶卻永留心坎'。人生得失不在成效,在滿足快樂。總結這個專欄,就四句話:「不要想多,當下去做,盡力完成,問心無愧。」

5 年 ago

柳俊江:馬拉松

今期周刊派街的時候,我應該在出發渣打馬拉松起點的路上。去年首戰半馬,達標完成;今年挑戰全馬,執筆之時亦未知能否成功。 大部分人都有惰性,我也不例外,報名全馬的時候,我以為至少半年作訓練,然後還是一日拖一日,一直找理由拖延。直至開賽前兩個月,在一個活動遇到長跑教練蘇sir,他反問我準備好了沒有,我才驚醒大限將至。然後這兩個月每星期不間斷訓練,努力找方法令自己進步,總算臨急抱佛腳地為自己找回一點信心。至少,這一刻我認為自己有八成機會完成賽道。 四十二公里是什麼概念呢?對沒有長跑經驗的人來說,很難想像。我也沒有一次四十二公里的經驗,最多是從大尾篤跑到沙田市中心,再跑回程,全程也只是三十公里。單程的話,就是從屯門到將軍澳的距離,東西橫跨香港一次,就是四十二公里了。 要跑這麼遠的距離,學問實在太多。事前訓練的安排,飲食和休息的分配固然重要。到跑的時候,如何注意配速、心跳、天氣、衣著、補給、心態、步調,全部都有學問。我這四十二公里會出現什麼狀況?經驗淺如我唯有順着感覺跑,隨機應變,保持鬥志。你讀完這篇文章時,我也應該跑完了,希望我已經越過終點吧!

5 年 ago

柳俊江:藝術與情感

到東京藝術大學看妹妹的畢業展。她修的是雕塑藝術,作品主題是「Be Water」,主體是隻曲線玲瓏的八爪魚,早前已經在東京贏了一個藝術大獎,作品在銀座某商業大廈永久展出。我們參觀期間,她收到通知,成為藝術大學今年度的優秀畢業作品。 她在香港進修藝術時,主題都較為偏鋒,展現個人的陰暗面,旁人難以明白。現在不單技藝上了幾層,思想也成熟了,能夠從觀眾角度思考,造出賞心悅目的作品,所以得獎一點不奇怪。我和太太在畢業展裏走了一圈,反而對妹妹的同學的作品不明所以,多數都只在表達很個人的負面情緒,又或者一個十分抽象的「狀態」,甚至故意把作品做得很隨意,看似完全沒有雕塑技藝。 藝術如果只有情緒,掏空了技藝,就變成了故弄玄虛的一種形式主意。情緒也分兩種,一種只有自己懂的情緒,一種是能夠感染別人的情感。要真正有人生的歷練,又或者特別的天才,才能在藝術作品中展現情緒感染力。 看完畢業展,剛好旁邊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在舉辦書法展,展出顏真卿《祭姪文稿》的真迹。雖然是星期二的中午時間,也得排一個小時才能目睹這幅「行書三大帖」之一。和公認的行書第一帖《蘭亭序》不同,祭姪文稿並不「工整」,後面更是愈寫愈亂,因為顏真卿是在哀悼的悲痛中完成作品,能夠近觀真迹,你就能感受到墨韻當中的情緒,而且並沒有因為展現情感而犧牲當中的藝術性。 懂得技藝之後,對創作的人也好,對觀賞的人也好,也真需要一定人生經驗,才能懂得藝術中間的情感。  

5 年 ago

柳俊江:予欲無言

專欄愈寫愈少,高峰期一星期登三、四篇,到近半年只剩下《明周》,下個月《明周》這個專欄頁面,基本上我就不再寫了。 不寫,除了實際上沒有時間,經常要編輯催稿也不好意思;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失去了寫的動力。風花雪月,聽來簡單,但不是每個人能信手拈來;以我新聞人出身,小時候最愛讀的是魯迅,寫的熱情總是有一定社會性,否則就失了重量。 有人以為,我寫少了,評論少了,甚至脫離了主持時事節目,目的是要遠離政治,好讓身邊的利益建築起來。當幕前也好,做生意也好,這都是好主意。而反過來,我說過很多遍的,刻意政治,俗稱呃like,也是另一種建築利益的方法,只是獲取的資源來自光譜的另一端。更重要的想法,是愈知道得多,愈明白自己並非如理想般看得通透,獻醜不如藏拙,也不想為任何一方出賣自己。 我始終想為改變社會出一分力,哪怕只是微薄至極。我天真地想,努力累積力量,到有朝一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可是,這個社會崩壞的迅速,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近來看到有關公立醫院淪陷的新聞,折射出政府的不公不義與庸碌無能。不良施政如雪球愈滾愈大,庫房被盡快掏空,一為「貢獻國家」,二為利益集團爭先恐後地瓜分。 和多數香港人一樣,我不是敢怒不敢言,而是心知肚明,三權不再分立,香港已進入共產黨極權統治時代,發聲已經改變不了鐵板一塊。予欲無言,比悲哀更悲哀。

5 年 ago

柳俊江:說話的藝術

從來不是個善於說話的人。自小是個「半自閉」,到現在太太還會投訴我整天不肯說話,把她悶死。偏偏我走了一條路,要「靠把口」謀生。由電視台到現在,鏡頭前鏡頭後,無論對觀眾或是對客戶,敢說我的成績大半是靠口才打回來。 說話的能力是天生的嗎?可能是,但在我不是。糊裏糊塗,誤打誤撞,上了屏幕,說話的能力順理成章變成了職業需要,從初登電視台的口窒窒,到亂噏廿四,再到現在,經驗多,撞板更多,絕不能說有成就,至少成就了現在的我。 說話的藝術是什麼?這是我經常研究的課題,初時特別注意聲線、咬字,然後把心思放在節奏、身體語言,再後來潛心到內容、組織,到現在基本上就是為了令自己和聽者開心愉快,流暢自然。我想,也是時候把小心得集結一下,給自己也好,給想要把話說好的人也好,總能幫到一些人,於是,除了跑步心得,又在YouTube上開了個有關「說話的技巧」的頻道。 很多人問:「說話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字正腔圓,還是抑揚頓挫?都不是,要擁有「會說話的能力」,只有一個重點:「自信」。「說話的自信」是什麼?除了心態,也是一點一滴的技巧和經驗打底,從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很會說話的人」。不妨到我的新頻道交流,一起學好說話的藝術。

5 年 ago

柳俊江:實踐與紀律

自從開始馬拉松訓練,家裏的酒櫃就被冷落了。周末也會喝一兩杯葡萄酒或啤酒,但烈酒暫時要減少,避免隔天 hangover 影響訓練。不過,意外無可避免地發生。 這晚約好了久違的好友,一位比我大十五年,一位比我大十年,還有一位身體不適未能赴會。兩位好友都是成功人士,生活無憂,認識了快十年,很少聽見他們說要做運動,近來不約而同都開始到公園或運動場慢跑,大概是因為有位共同朋友大病了一場(正是那位不能赴會的朋友),大家才驚覺健康的重要。我當然大談馬拉松訓練的樂趣,但兩位又勸我不要太操勞,和他們同年紀的朋友,比較活躍的都得了傷患,手尾長又麻煩。 駭人聽聞的事,可以作為警惕,幫助我們改善生活習慣;但也可以是心理包袱,阻礙我們勇往直前。最重要的,始終是透過生活實踐,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從來多運動,也多傷患,近年學會了多做熱身,也要拉筋,有小問題立即找物理治療解決。有了親身的體會,就學懂分辨資訊是否值得參考。 不過,把酒言歡,還是破戒喝多了,第二天的酒精影響,苦不堪言,要暫停一天訓練。知道什麼應做,什麼不應做,還是需要更多紀律。

5 年 ago

柳俊江:身體的引擎

渣打馬拉松快要踏入一個月倒數,除了加緊訓練,近來也不斷看書和相關資訊,增長長跑知識。回想去年半馬拉松的訓練,很少長課,集中在中強度的間歇跑,加強心肺強度和耐力。不過去年的經驗是,到了十五公里後,肌肉的耐力不足,尤其是西隧亡命上斜後,愈跑愈吃力。 以前讀過一些文章,指出長跑訓練,長課未必是必要,反而鼓勵跑手集中訓練中短途的強度訓練,增加肌肉和心肺功能。去年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照做了,但很快便遇到樽頸,感覺身體在「吃老本」,到了某個階段,能力和速度一直沒有加強。 再深入一點去理解運動科學的皮毛,才知道心肺功能只是輔助,真正推動身體運動的引擎其實一直被忽略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吸入的氧氣和攝取的營養,會透過心肺供給身體,不過,如果以汽車比喻人體的話,心肺的作用就好像油缸和油管,把燃料輸給引擎。真正的人體引擎,是在身體各處細胞裏面的「線粒體」(Mitochondria)。它們負責把收到的醣類、脂肪和胺基酸轉化為能量,從而推動我們前進。在長跑的過程中,線粒體的功能和數量絕對是關鍵,就像高效的引擎,用最少的燃料,跑最遠的路,亦大大減低心肺的負荷。 如何增加細胞中的線粒體?就要透過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所以,介乎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半小時的長課是必須的。更重要是,好的線粒體功能對身體健康有莫大幫助,所以,是否跑手,也應該經常作長時間低強度運動。

5 年 ago

柳俊江:2019向下一個階段出發

2019年第一天,香港樂壇為社會開了一個可圈可點的頭。古天樂驚喜現身叱咤頒獎禮,成為全港話題。我和柳太討論,我說我覺得他不應該領獎,上了台不夠「型」,也招話柄,柳太冷冷回應一句:「他已經過了你這個階段,還需要計算這麼多嗎?」 一言驚醒夢中人,世事固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不好。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應該作出不同的決定。年輕時可能出於純粹的「直覺」;有了家室,成熟一點,比較傾向「利益」;再成熟一點,有了事業,更大的家庭,會綜合自身和其他人的很多很多複雜因素,既要達到「目的」,也要講「形象」,同時要顧全「其他人的看法」;假設你成功達到下一個階段,就可以純粹地出於「開心」地作決定。 2018年是我人生中失眠最多的一年,因為工作,因為家庭,因為別人的意見,我獨自在書房度過了很多個夜晚。打工的年代早就過了,開了自己的公司,又活躍在社交網絡的幾年(大概是2017年中以前),很多人說我敢言,每日公開評論時政,大概你會以為我的出發點不為「利益」。坦白講,我深知道我的舉措可以帶來更多關注,更多追隨者。「意見領袖」是一種新興經濟,而且當時得令。2017中開始,以至整個2018年,很多人認為我話少了,是為了「利益」,其實相反,我更知道我不應該為了「利益」,胡亂發聲。 大概是人生真的到了下一個階段,不再只為個人負責,所作的決定必然顧及很多人。煩惱必然會更多,而且回報不會立竿見影。是一條難行的路,但是一條更有追求的路。 又記得一次,我參觀古天樂的玩具倉庫,有幸和他把酒暢談,我問他:「其實你人生還有什麼追求?」他笑而不語,大概,是一種無慾無求的幸福。向那個階段進發,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行。

5 年 ago

柳俊江:我開了個長跑Vlog

聖誕節早上,沒有睡到自然醒,鬧鐘在八時響起,趁家人還在夢鄉,我換了一身跑步服出門去。 時間回到聖誕前兩個星期,在慈山寺一個活動上,巧遇長跑教練,教練問:「練習成點?」一言驚醒夢中人,我才發現距離馬拉松,只有七十日!而我還沒有開始訓練! 教練語重心長告訴我,每星期要跑上最少五、六十公里,而且不能間斷。我心知肚明,以現在的工作量,持之以恆很是困難。不過,遇到困難不代表可以輕言放棄(臨急抱佛腳還在冠冕堂皇),我決定找個方式監督自己。 於是,我決定拍下每天的訓練,剪輯再放上 YouTube,給自己一點羣眾壓力。第一集是《馬拉松倒數六十天》。拍着拍着,發現原來關於馬拉松的知識也可以放到Vlog裏面,愈拍愈起勁,同時也增長自己的跑步知識。到目前已經拍了五集了,看來真可以拍到馬拉松完成當天,各位跑友快點來訂閱交流吧!

5 年 ago

柳俊江:臨急抱佛腳

大半年前越級挑戰半馬拉松,從零開始用了三個月訓練,最終成功在目標時間兩小時抵達終點。俗語有云「貪勝不知輸」,我認我是好勝的人,下決心二月挑戰全馬拉松,並立即報了名。 本來雄心壯志,打算在過去一年不斷練習,以我良好的底子,深信挑戰全馬沒有問題。不過,五月打籃球受傷後,一直沒有好好重拾跑鞋。工作忙,又要陪家人,亦要打籃球,還要應酬和朋友聚會,自然和自己講,沒有時間跑,明天才開始吧﹗後來當然是「明日復明日」,到十一月都還沒有開始練習。 直到上星期一個場合,遇見馬拉松教練蘇sir,「善意」提醒我距離開跑剩下七十天,問我有沒有練習?我才驚覺時間過得太快,心虛也都來不及了,趕快請教練習方法救亡﹗蘇sir提議,我立即開始每星期跑50公里,再漸漸增加到60公里、70公里,持續到開賽前,應該勉強可以應付42公里的距離。 第二天開始練習,跑了十公里,感覺還好。一個星期不斷做跑步和重力訓練,努力地臨急抱佛腳,希望來得及在二月前做好準備。還好,每逢星期二晚,都有運動品牌安排一課專業訓練,順着去安排一週的訓練,事半功倍。同一時間,作為逼自己完成目標的手段,我打算把每天的訓練心得拍下來,期待和大家分享。

5 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