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岑傲明.視評

【岑傲明視評】青春不要臉:難兄難弟in the 80s

專欄
2022.01.21
撰文:岑傲明

《青春不要臉》神秘面貌揭盅,原來劇名「不要臉」源自劉德華歌曲《17歲》歌詞:「十七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正是八十年代藝員訓練班的故事。有報道說像《娛樂插班生》但不盡然,這不是當代扮嘢喜劇,而是懷舊青春劇。

九十年代電影業帶起懷舊熱潮,拍攝粵語片六、 七十年代,《難兄難弟》則是電視界代表作,本質是熱血青春劇,講述李奇追夢和謝源成長,主題曲感慨「青春總失去莫明」,插曲《莫負青春》,但主角起用當年已走紅的吳鎮宇和羅嘉良,用收視保證去做一齣青春成長劇,結果成績驕人。

時間不會停留,到了二、 三十年後的今天,懷舊熱潮推移至八十年代。新劇角色不再是四哥、奇哥、寶珠和芳芳,而是八十年代出身電視台的巨星。最大不同的是,不同於當年是台前粒粒皆星的年度重頭劇,今次無綫更大膽地捧新人男女主角,由余德丞、丁子朗、劉穎鏇和戴祖儀首次擔綱。這種做法和韓劇《請回答》系列一樣,明明是懷舊劇但起用新生代演員,用不同年代的青春打破世代。

兩代監製潘嘉德和林肯聯合監製又是另一種世代交流,前者是大監製,代表作多不勝數,後者憑《香港愛情故事》一鳴驚人。首集就看見兩人合作成果;舊時代氣息配搭上影視新技術和新思維,動畫過場搭配細緻的公屋環境,也有余德丞致敬劉德華,以特技變身肥仔,懷舊中但不見老土。

首集充滿了七、 八十年代的時代符號,從木屋區到公屋茶檔,細路哥地下執毫子到食污糟嘢生寄生蟲,甚至那種街坊街里的情誼,於當今社會已難復見;這是懷舊劇基本盤,而到描寫八十年代電視圈,無綫使出殺手鐧,正是珍貴資料片段。難得不是以《無綫大寶藏》式無緣無故地曬冷,而是緊扣故事和人物開展,例如李小龍之死結合主角結識,余德丞追看偶像伍樂怡合成跟湯鎮業做對手戲,到丁子朗過往投考藝訓班敗於周潤發、黃日華和梁朝偉,這些彩蛋都應用得宜,再加上木屋區家庭式影院、寄信到電視城攞明星簽名相、每周買電視周刊看畫報和按時收看及錄影電視劇集,足以把觀眾帶回八十年代。

預告見主角角色軌迹恰似劉德華和周星馳,但首集不見他們刻意模仿,反而舒服地演出年輕人志氣和苦惱,尾段余德丞和陳嘉輝的麵檔父子戲,以及丁子朗激勵余德丞的熱血戲,超越年代地觸動人心,期待他們進入藝訓班後的情節。

姜濤 陳卓賢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