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粵語片劇照史冊

專欄
2022.07.23
撰文:林奕華
《七兒八女九狀詞》(1960)的一幀劇照裏,女主角余麗珍身披鐐鎖被數不清楚到底多少的童星圍住。她和男主角羅劍郎的表情皆很入戲,照片高度還原現場的分毫,左上角的衙差、居中及右下角的童星,不約而同望向鏡頭與觀眾對上眼。(圖片提供:任國光)
《七兒八女九狀詞》(1960)的一幀劇照裏,女主角余麗珍身披鐐鎖被數不清楚到底多少的童星圍住。她和男主角羅劍郎的表情皆很入戲,照片高度還原現場的分毫,左上角的衙差、居中及右下角的童星,不約而同望向鏡頭與觀眾對上眼。(圖片提供:任國光)

我認識一位年輕朋友,拿起照相機便當起劇照攝影師來。技術沒有問題,有問題是人與人之間。也沒有「人在江湖」那麼複雜,就是幹活時會傳來拍攝人員的微言。這日,我在閱讀《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讀到<我在片場拍劇照的日子—徐堂訪談>一文,馬上把其中一段文字抄送給他:

「在片場拍劇照,最重要是認識這部戲的男女主角……另外一項要注意,就是要懂得站在適當的位置上拍照。我們站的位置,一定是在攝影機的右邊,因為取景器在左邊。另外也要留意,地下是否舖設了推攝影機的路軌,我們只可以站在沒有鋪路軌的地方。拍攝的時候如果攝影機向後拉,我們也要隨之向後退,否則就會入鏡,這個鏡頭就要NG了。」

聽,老行尊也有當新人的日子,入行超過一個甲子。受訪的徐堂先生在二○○○年後還到北京和橫站拍劇照,我不由想到,小友出道時若能跟上這樣的師傅,必定獲益良多。

徐堂先生說,「拍歌唱片的劇照,我們會用4x5的大片幅相機,要拍上這樣一張照片,攝影師要用上以小時計來打燈。導演要在旁邊,指示演員擺姿勢。這種照片拍的都是大堆頭,大埸面……」,中聯的《秋》不是歌唱片,但高家上上下下要拍大合照,花園也和金殿無異,足以吸引眼球吧。(圖片提供:任國光)
徐堂先生說,「拍歌唱片的劇照,我們會用4×5的大片幅相機,要拍上這樣一張照片,攝影師要用上以小時計來打燈。導演要在旁邊,指示演員擺姿勢。這種照片拍的都是大堆頭,大埸面……」,中聯的《秋》不是歌唱片,但高家上上下下要拍大合照,花園也和金殿無異,足以吸引眼球吧。(圖片提供:任國光)

但劇照拍攝有傳承之風嗎?

我認識的友人中,還有兩位也是年紀輕輕便「盲拍」起來。一位後來轉營咖啡豆販賣,另一位放下相機,當上電影攝影師。玩票與專業兩條路,當然有着命運之神的安排,以徐堂先生為例,在他的自述裏,「一九三七年生於廣州,我本來是學粵劇的,在劇團做龍虎武師……一九五七年來了香港……當時歌唱片大盛,粵劇大老倌們全部陳去拍電影了,哪裏有戲班開鑼鼓?……我在香港沒人脈,於是我去跟表叔李陸學習攝影和沖印……兩年後,店舖所在的樓宇要清拆……我當時在《真欄日報》幫忙,認識了該報攝影記者張文,他承包了光藝公司的劇照拍攝工作,找我加入他的公司拍劇照。」

84c933eb-31fd-44b1-8165-5e64ea31dbbb

「技術活」要有一定知識,聽徐堂先生說「只須懂得裝菲林,換菲林,調節光圈和快門,就可以入門」,放在手機就能拍照,連子彈也不用上膛的今天,豈不人人都是能走進拍攝場地一顯身手?只是時代到底不同了,當上電影院還是儀式,報媒還是宣傳的喉舌,劇照仍能招徠觀眾,換了電影院只會在大堂或入場處放海報或看板,對着劇照幻想電影會長什麼樣子,已成古老傳說。

所以厚厚一本《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等同粵語電影的劇照史冊,這跟它的出版緣起不無關係。來自美國三藩市世界戲院管有的三千多張劇照,隨曾任職戲院的任國光和楊紫燁輾轉往返,終在二○一九年成為M+的館藏,並且籌劃把這批文物結集成書,才能讓與它們有一面之緣,或緣慳一面的人對面相見。

「劇照上的針孔愈多,表示電影愈受歡迎」,書中的每一張都煥然如新,象徵對它們的珍惜不是止於昨日,還有更多明天。

姜濤 聲夢傳奇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