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彭秀慧.留點獨白

彭秀慧:注定的悲劇

專欄
2020.08.22
撰文:彭秀慧

whatsapp-image-2020-08-20-at-13-22-59

關於做人樂觀還是悲觀,大家應該聽過那個「半杯水理論」。樂觀的人會說:「我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說:「我只剩下半杯水。」杯子「半空」還是「半滿」正是反映你如何看待事情;只得半杯水的人,一直把時間花在「點算呀」、「怎麼辦」、「我真可憐」的憂慮,把希望變成了絕望,也實在是悲觀的一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悲觀的人通常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走運?我想,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吸引力法則」,你在質疑自己不可能那麼好運之餘,運氣也覺得不好意思走近你吧;既然你在質疑世界的美好,世界的美好也不太喜歡出現在你眼前,就是這樣。

但我發現,還有一種終極悲觀的人,他們不止慨嘆眼前只得半杯水,還有能力從半杯水引發人生更多的擔憂。他們先會質疑水質(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懷疑有人已經落毒(防人之心不可無!),擔心有人來搶(現在世界很亂!),覺得這杯水不是我的(我不會那麼幸運!)……他們不單把眼前擁有的變成是眼前僅餘的,也喜歡以想像力把自己推在懸崖邊,覺得自己即將掉下去,合理化所有憂慮,還不自覺逼出了內心的小魔鬼,懷疑世界,猜度別人,所有想法無限循環,陷入苦海。

最有趣的是,這一派終極悲觀者也會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不安,他喜歡收集意見,聆聽別人看法,希望別人理解他面對「半杯水」有多煎熬;但無論他聽了幾多意見,朋友的安慰完全無助平伏他的苦況,分享還分享,反應還反應,因為從一開始他已經選定了戲軌,從最壞打算到最慘收場,這是一個悲劇,而他就是悲劇的主角。

面對這些悲劇故事,最可憐的,不是主角,而是旁邊那一班朋友;他們既要聆聽和消化主角人物的擔憂,嘗試提出一些不會被執行的解決方案,一次兩次三次……定力不夠的話,還會被對方影響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希望,甚至一起猜疑四周充滿落毒的人,最後世界變得更灰,更絕望,因為「負負」根本不會「得正」。

還有一個「比悲劇還悲劇」的結局,是除了主角以外,沒有人對故事有任何感受,所有人冷眼旁觀地看着你上演一齣你認為的悲壯大電影,故事說完,勉強的給一些掌聲,大家和平散去,只剩下你和那半杯水……咦?那半杯水呢?原來早已蒸發掉了。

陳卓賢 莫文蔚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