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傲明.視評

【岑傲明視評】無窮之路II──無價之保:溫飽到真善美

無綫新聞及資訊部去年成績彪炳,爆出了《尋人記》和《無窮之路》。兩個節目不單在本港,在大陸同樣有迴響,但題材上《無窮》比《尋人》更貼近大陸網民,《無窮》口碑衝出香港,罕有於大陸有官方收看渠道,豆瓣有九點五分,陳貝兒成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既然有好成績就再接再厲,乘勝追擊,籌備第二輯《無窮之路II──無價之保》,五人攝製團隊,走訪省份由上季六個,增添到十多個,任務更艱巨了,但今次題材不再是扶貧脫貧,甚至跟「無窮」無關,而是環境保育。

首三周六集,攝製隊到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長江重慶段、雲南洱海和西雙版納,以及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議題包括對於保護藏羚羊免受非法狩獵者毒手、志願者於青藏高原撿垃圾對抗環境污染、長江十年禁漁以補救濫捕殘捕造成的傷害、洱海旅遊污染後的污水治理、野生象離家出走帶出護象現況,以及庫布其沙漠如何於人類過度開墾放牧下由綠洲變沙漠,如今如何植樹綠化治沙。

從脫窮到環保,當然是很大膽,幾肯定難複製上季成功。若以殷海光《人生的意義》做比喻,題材是由中國人第一身關乎溫飽的「生物邏輯層」,一下子躍升了兩個層次,不再僅僅關心自身,而是關心環境和人類以外的動植物,崇高地追求「理想、道德、真善美」。

有別於上輯《無窮》之路的絕對正能量,今輯《無價》首先就有了反派—短視而自私的人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急速發展,大眾追求數字上的經濟增長,背後代價卻是生態環境急劇污染惡化;長江水域生態惡劣和洱海藍藻污染潮都是一個好例子,而繼「扶貧」之後,紀錄片揭示政府於發展這個「硬道理」之後,如何亡羊補牢,以「制度優勢」進行一刀切大幅度的整頓整改,例如長江禁漁一禁就禁十年,洱海強折停業退房還湖,很難想像別的國家有如此能耐。然而,於這些強硬環保政策之下,大量人面對生計問題,雖然有政府補救和幫忙轉營,但影響了原來的生活,自然不會是百分百人唱好。上輯《無窮》貼地貼身,人人讚好,今輯《無價》同是主旋律卻曲高和寡了。

節目播映過半,除了自家小平台「埋堆堆」,未像去年登隆大平台,大陸觀看渠道不足,豆瓣未夠人數開分。同理,香港播放時段由周六變成周四五,就算收視基數相約,平日綜藝斷開一至三和四五兩個節目也不利追看,有需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