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一到考試會跟老媽「未考先奏」:「這趟考試我還有很多不懂的課題,很可能會不及格呢!」
媽媽的回答,通常是:「你若果努力過,do your best就好了!」她口中的「最好」,不是求一百分,而是看見我溫書時挑燈夜讀的努力。為了讓我的努力持續下去,老媽還買了一個墨綠色雲石做的書鎮給我,上面寫着「努力」二字。而這二字也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至今仍銘記於心。
在我的字典裏,何謂do my best?就是出了十分力,還會要求自己多出一分。溫習好了考試範圍,還會要求自己將課外的讀本也熟讀。雖然這樣勤奮好學,不代表一定名列前茅。最感恩的是,老媽一直沒嫌棄我這個勤力讀書但成績平平的女兒。
其實,努力好,勤勞也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也好,都是我成長年代一種不需要多加教育的情操。也是父母口中常說的「口頭禪」。在父母口中就是:
「我們要努力,因為機會難得。
我們要勤勞,因為懶惰就沒飯吃。
我們要全力以赴,因為這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態度。
我們要勤奮,因為不知道哪天「日本仔」會打過來,到時候就會一無所有……」
那個年代,大家的憂患意識很強,老媽更常言道:「不能挑食,因為日本仔來就沒得食!」「一定要努力,因為日本仔打到來就沒書唸!」相比現代,憂患意識薄弱,孩子活在福中仍不懂得惜福,更不知勤勞為何物。
聽過不少母親跟我抱怨,說孩子對功課成績不着緊,如遇到學習的瓶頸,不知道怎樣突破,或對功課不感興趣,或不知如何着手溫習等等,與其說他們「懶惰」,不如說他們在逃避困難更貼切。
更沒想到的是,最近教育局也將「勤勞」為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及態度之一。發言人指「體力勞動有助身體釋放安多酚,相信『勤勞可帶俾人有愉悅』,期望教懂學生從小珍惜光陰。』」我舉腳贊成,而且盼望從小培養。
只是個人對勤勞的定義,除了學業溫習之外,也可包括家務上的勤勞、運動上的勤勞,甚至人際上的勤勞等。家務上的勤勞是指殷勤幫家人處理家務,洗碗掃地都甘心樂意。運動場也是一個鍛鍊孩子勤勞的場地,讓他們明白要有成果就要全力以赴,勤奮面對。
至於怎樣鍛鍊孩子勤勞?帶他去郊外試試耕田種植或摘摘蘋果,或讓他學習洗碗洗地吧,都是很好的鍛鍊,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付代價的。曾經流淚撒種與耕種的人,就會明白歡呼收割的喜悅,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