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朋友曾經跟我分享一個智慧:如果把人的一生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學習如何吸收,如何擁有,我們在經歷得到的過程;下半場學習如何放下,因為我們開始經歷失去。
年青時代,大部分長輩都只告訴我們如何得到想得到,而且我們天不怕地不怕,只管有什麼想要想追,因為青春就是本錢,青春輸不掉,即使做錯了選擇還可以有第二次機會。那些歲月,你在路途上得到的都是放進口袋的經驗。直到有一天,你第一次感受到失去的打擊,比你想像中大,才想起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失去。尤其是非因為自己過失而缺少什麼,而是有些你一直以為不會失去的東西突然從眼前溜走,你開始要面對一些無法挽回無法彌補的失去,不知不覺,你的人生下半場已經開始。
「面對失去」,應該是人生最難懂的課題。記憶中,我二十多歲第一次要簽關於工作的合約,第一次看見有個法律用語叫「不可抗力」的免責條款,指人們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社會現象客觀情況;那時候不明所指,後來才知道這正正是我們人生下半場經常要面對的難關,例如失去自己的健康,例如經歷親人的離開……那天我到一家老人中心做義工,當中有一個老婆婆特別開朗頑皮,話劇演出時,她會說些俏皮話和演員互動,做健康操時又主動站出來做示範,活力非常。探訪完結時,我特別走到她跟前和她聊幾句,稱讚她的樂觀性格是我學習對象。她卻告訴我,她的樂天只是外在,每每回到家時就變另一個模樣,原來她的兒子去年過身,婆婆說每天依然活在悲痛中。
我說:「婆婆,你大我這麼多,我正打算要你告訴我關於做人智慧,原來你忘記了一些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功課,尤其面對人生很多事情我們改變不來,不快樂的時候就是我們做功課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比我叻,起碼你今天的笑臉已經影響了在場很多人,帶給大家很多歡樂。所以麻煩你,不要忘記影響自己,要學懂自己氹自己歡喜,這是我要你帶回家的功課。」眼前九十歲的婆婆,人生經驗比我豐富多了,三言兩語未必可以安慰她,但在看似絕望的生活中,我想告訴她其實還有使命可達。最後婆婆捉着我手微笑回我:「好啦,我返去會記得做功課。」成為了我這天活動的亮點。
面對失去,我們需要時間接受,消化。悲傷是自然反應,我們不應把這種感覺壓抑,可以好好悲傷,好好懷念,但也要知道失去原是每個人的人生必經,不應只着眼自己的不幸。一切說起來很容易,但必須先有更強大信念,願意放下,願意再向前,才可以為人生下半場繼續尋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