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當中實在太多比生命更大的劇情、反省及人性暴露,什麼醜惡自私軟弱卑鄙無情,都叫人觸目驚心,但同時人心的美善無私堅強高尚深情,也歷史可證。
不過,不是納粹和拯救猶太人,故事便自動會變得感人至深,這不必我講都知,《烽火動物園》的情況,也是集齊這類型故事的骨幹元素,卻未能發展出一場扣人心弦的撼動。
本來是別開生面的,肇事地點少見地發生於一個動物園,於是戰火延禍蒼生,好生之德還呈現於眼見各種動物在槍炮下愴惶逃竄、生命終結,凸顯戰爭的殘忍,眾生皆受磨難,生靈塗炭包括一切生物。
諷刺和精妙的安排,是原本困着動物來觀賞的動物園,用來囚禁的樊籠,變成了生命的庇護,甚至為時代戰火的困局,提供了一個逃出生天的解放出口。
可惜是有心思的設計,卻沒有水準相同的人物角色和情節來承托。除了動物園主太太Antonina之外,其餘角色都比較平面單調,她的老公Dr. Jan、無色無彩的歹角Dr. Lutz Heck,都未能令人看得投入肉緊。前者是一個好人,後者是希特拉的軍官,好人做好人,軍官做軍官,卻沒進一步深入刻劃不同人的欲望和掙扎,讓身為觀眾的,可以切身體驗到片中人的苦、險和痛。
為救別人捨身犯險是可敬的,但被救的人之中沒有一兩個令人心繫他/她的安危和命運。不是戲分問題,是血肉、劇味不足問題。也不太苛責演員們七零八落的口音了,來自聯合國的不同影星,各自扮波蘭口音的英語,結果眾人把對白口音混得亂七八糟,還好是演員個個都演技出色,在有限空間把可演得戲盡情發揮,才增強了可觀性。
《紐約時報》的評論說本作像「寵物版《舒特拉的名單》」,太過膽怯和衞生,說中了要害。戰爭啊、屠殺啊,深沉的滄桑創傷到底不能包裝得太迪士尼。
■ 畢明評語:可看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