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世界無樂園
話要說在前頭,長鏡頭或改編自名作家的著作,又或者導演很希望向某種文學手法、某個文學作家致敬,也不代表電影一定好看。這充其量是顯示了電影的藝術意圖,不直接兌換創作成品的高度。
近年愈見某種慕名,見是名牌導演,炫技手法,便一味追捧的現象,彷彿已分不清什麼是真的好,又或者為什麼一種技巧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有精采作用。
《燒失樂園》再次叫我想到上述的種種。李滄東就算不算最耀眼的名牌,都一定是個品牌。片長兩個半小時,第一個問題是,需要那麼長嗎?似乎不
改編自村上春樹的作品《燒穀倉》,片中不止一次擲出諾貝爾得獎作家William Faulkner的名字,村上也曾表明過喜歡Faulkner的心迹,然而就算要表現名作家的意識流風格或描述,一些長鏡頭的運用和刻意,其必要和效率令人懷疑。
撇開技法和手段,一段現代男女因寂寞疏離,找到對方相互取暖的故事,在某種奇怪的相濡以沫中,殺出一個更奇怪的第三者Ben,令鍾秀和海美本來簡單的牽繫,多了變數和耐人尋味的轉折,頗反映現代人際的失敗又錐心。
再撇除是否很村上、很Faulkner,李滄東成功的,是把現代人的單位,清晰地呈現成單數:孤獨的個體,獨立的單數。年輕人,在斷裂的人際關係中,各自存活。鍾秀和海美,一個住在父母留下的鄉下房子,是生存、沒有生活;一個住在斗室蝸居,單獨得只剩貓。他倆都和家人疏離獨活,鍾秀的父親加有暴力、官司、入獄的父系故障,令兒子的母親出走,家庭分崩離析。海美也是無根任性地活,浮沉中抓住一個老實的同鄉解解寂寞。Ben也更是神秘,財富、美輪美奐的家居,理想才俊形象下,十分空虛。
「燒穀倉」是Faulkner最愛的象徵和比喻手法,暗喻殺人,喻反抗社會的荒涼,還是出於寂寞無聊是什麼都好,總之有一個生命消失了,着緊的只有鍾秀一人,在人羣友伴簇擁中悶得打呵欠的Ben生活如常。導演用慢火,煲了一鍋關於人世支離破碎的老火湯,就嫌火太慢了點。
畢明評語: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