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ole珠寶藝術學院 第三度開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L’Ecole珠寶藝術學院 第三度開講

      01.09.2017

      社會經濟結構改變,消費者早已不如從前一樣盲衝衝,瞻前同時會顧後,一買一賣要打開天窗,學習與交流都成了最有力的秤。自我改變是一種進步。對應市場,Van Cleef & Arpels 於2012年在巴黎首創珠寶藝術學院 L’Ecole,期望以另一種學習模式從根本着手,既循「藝」、「技」、「工」三大方向短期開班授徒,又同時推出一連串創意工作坊及傳承計劃,務求取之中庸,在為大眾揭開珠寶世界的神秘面紗之餘,也從中鼓勵終身學習。學院自9月16日起將第三度訪港兩星期,同樣落戶元創坊The Qube,今次除了額外增設新六個課程,整體涉獵範疇之廣亦足以媲美專業藝校。那種初為市場而生的改變,刻下都在發熱發亮。

      1_w

      新思維 為你開一扇門

      自古以來,辦學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一但委身,你知我知,只能處於被動,莫說是帶頭一個珠寶商,即便本屬行內的各個大小教育機構,都難。正如你很難叫一個藝術家貿然從事藝術教育一樣;如何設計課程?如何在既定資源上控制教學質素及節奏?如何啟發他人興趣潛能好好拿捏?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Richard DuFour 在近代提倡美國教育改革時曾這樣說道:“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school is learning, not teaching.”重申蘇格拉底思想學說,點明教育終需空間互動啟發,不屑為花瓶猛然倒水,卻要燃起薪火相傳。然則,是文火慢煮,要有延續性。L’Ecole 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校長Marie Vallanet-Delhom出身教育界,深明社區學習、互相啟發的重要。三年前她毅然將這種歐洲唯美學習氛圍帶到香港,為的不是要你一下子飛上枝頭,而是要為你開一扇門,誘發自己未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潛能。

      品牌掛帥,投資成本、時間與金錢通通都要考慮,可學院亦明白,從事教學,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事事商業,要取一平衡,就要互動,就要善用資源,少班教學,貴精不貴多;營造一個空間的同時也 creating a dream,是故 L’Ecole 相信點石成金更為重要,正如良師總能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啟發。美國木偶劇作家 Jim Henson 曾說:“Kids don’t remember what you try to teach them. They remember what you are.” 何況你已長大成人,更應該明白be told to do的「惡」,不及身教形象的力量來得更大。今日甚至不用走上街頭都已經有辦你睇了,誰不看得清清楚楚?

      鑑賞與實用並重的新課程

      誠然,要如何點石成金?其實也沒有一定答案。然而從學院今年新增的六個課程上來看,重回基本步自有其必要性。其中一項「高級珠寶的粉彩稿」針對「光線」與「色彩」兩個範疇開講,每節三小時的課程着重工藝技術的訓練,透過學習製作粉彩平面圖的設計技巧,令參與者最終能夠仔細描繪出珠寶設計的每一個技術細節,作為往後鑲嵌及切割打磨寶石的製作基礎指引。

      16_w

      過程強調對色感和光線的觀察,令你有一下以為自己正身處在畫班之上,然而當回過神來,接過一記錯筆,卻不如那邊作畫的瀟灑,能夠以筆觸掩蓋,需重頭來過;精細、專注與準確度,都是這課程上需要學習的事,好比人生的領悟……又如孔夫子所言,要在人生道上有所提升,溫故知新,從歷史中學習往往是不二法門。有見及此,學院今年也特別開辦藝史課程,邀請了兩位美術史學家來港分享,並揭開見證歷史的珠寶傑作,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要知每件珠寶背後同樣訴說着不為人知的故事,道盡時代歷史以至文化、品味,以至時尚風格,其中新藝術時期為珠寶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毋庸置疑,標誌着藝術創作的復興與生機,箇中一二,亦將成教材之一。

      21_w

      日本漆繪 獨立開講

      驟眼看,學院課程以西方教學套路主導,闡釋珠寶藝術的歷史與工藝應用,其實不然。去年 L’Ecole 載譽歸來,首次將日本漆繪納入工藝課程,藉此對比法日兩邊的藝術功架,並呈現兩者在漆藝發展上的歷史淵源,大受歡迎。於是,學院今年再接再厲,把心一橫將其中兩小時的「日本漆繪體驗」獨立開講,並邀請來自日本的漆藝大師遠道親臨從旁指導,透露這項自唐代引入的古代藝術訣竅,讓參加者能跟着落手落腳,親手繪製屬於自己的日本漆蝴蝶……先不說課程內容,單是要在日本本土以外地方學習當地傳統工藝已是門路極小,總不能每每望天打卦一張廉航機票,再盲衝衝越洋拜師學藝吧?有關的藝術探索,坊間報讀無門,這日本漆繪課程無疑提供了一個入門渠道,而且當中以體驗形式授課,講師都是品牌駐巴黎總部的日本藝術大師,師資經驗有保證,報讀者大可試試水溫,起個大概,往後再決定深造需要未嘗不可。猶記起筆者去年嘗試報讀,唯小班教學學額有限,只差一步,與大師緣慳一面,那個落空的畫面至今依然鮮活如昨。碰壁之後要學精,今年定必盡早報名。否則,下次下次,不知又要再等到何時。

      15_w

      承傳體現當代設計

      我們的生活悄悄地起了變化,新思維取代了舊思維,很多以往以為合理不過的做法今日變得難以理解。世界正急促地向前推進,這亦是 L’Ecole 之所以成立的根本。2014年首次移師香港舉行,學院同時推行了以提名參選形式進行的傳承計劃(Legacy Program),以支持本地年輕藝術專才,勝出者將獲品牌贊助到 L’Ecole 在巴黎的總部,進行為期三天的文化交流之旅。Cees de Bont 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理事長,亦是計劃的提名選委之一,就當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和研究,他經常公開發表言論,並表示人類生活模式的改變,是促使世界今日以社區為中心的原因之一,也因此令創作歸於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和責任感,影響着每一個別範疇的設計行業。以 L’Ecole 為例,某程度正好體現了當中 Creating Shared Value(CSV)的概念。

      本身在港包括 PMQ 擁有自己品牌六間分店的珠寶設計師 Ivan Keung,是2014年首個獲贊助交流的得獎者,「對新一代設計師而言,能夠有拓闊眼界的機會當然最好不過,意識自己的不足。」然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並非那一次的交流體驗,反而是隨後幾年 L’Ecole不定期在港開辦的講座,「老實說,我本以為交流過後就拜拜的了,誰知他們都有(將每屆參選者)放在心,會細心跟進,予以幫助。」忙着公事的Ivan最後仍不忘憶述窩心經歷。薪火相傳,指的除了知識經驗,大抵還有人情。

      (圖片由品牌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袁國勇 出版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