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醫健知多D】戴耳機有潛在風險 陳鍵明教你遵守60/60

本地
2020.07.27
撰文:徐雲攝影:洪志富
【醫健知多D】戴耳機有潛在風險 陳鍵明教你遵守60/60

耳機,令我們的世界不再孤單,戴上它,可以聽到喜歡的歌曲,隔絕與外界的溝通和接觸,當你理所當然地自得其樂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聽覺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傷害,一旦受損再也不能復元;市面上的耳機產品林林總總,有耳罩式、入耳式、耳塞式、耳掛式、繞項式藍牙耳機、無線藍牙耳機等,有些標榜對聽覺沒有傷害,但事實如何呢?本刊請來耳鼻喉專科醫生陳鍵明,解構並分析如何正確佩戴耳機。

陳醫生指戴耳機要調低聲量,否則會對聽覺造成傷害。
陳醫生指戴耳機要調低聲量,否則會對聽覺造成傷害。

王慶南:陳醫生,我最近耳鳴愈來愈嚴重,有時還覺得耳朵痛, 是不是因為長期戴耳機影響?

陳鍵明:有這樣的可能,長期戴耳機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因為會破壞我們的聽力神經,有時會出現耳鳴,近年戴耳機影響聽覺的情況愈來愈常見,尤其戴耳機有不良習慣,太大聲或長時間接觸,聽力神經受破壞,就會有耳鳴出現。
不過耳鳴的成因有很多,聽覺神經受損是其中之一,有些人因為鼻子問題,譬如鼻竇炎、鼻息肉、鼻咽癌等,都會出現耳鳴症狀,甚至情緒方面的焦慮、休息不足、壓力也會引致耳鳴,所以要徹底診治,才能知道真正原因。

耳機種類繁多,選適合自己的耳機,同時要遵守聽耳機的守則,才不會影響聽覺。
耳機種類繁多,選適合自己的耳機,同時要遵守聽耳機的守則,才不會影響聽覺。

王慶南:有些耳機有降噪功能,是不是愈貴的耳機愈能保護聽覺?

陳鍵明:平時在馬路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降噪功能的耳機,好處是入耳式,可以減低十五至二十分貝的外來噪音,但一定要記住,不能將音量開得太大,有些人戴降噪耳機,很自然將音量開大,希望隔開身邊的噪音,這樣反而對聽覺造成很大傷害;至於愈貴是不是愈好?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最重要選適合自己耳形、音質,用得適合對聽覺都會有保護作用。

王慶南:醫生,你是否不建議大家戴耳機聽歌?

陳鍵明:我自己也有戴耳機,不過我戴的時候會遵守60/60的指引(耳機音量不要超過百分之六十,也不能聽超過六十分鐘。)將音量調低,也不會戴太長時間,最重要讓聽力神經有足夠時間休息,我們內耳耳蝸,有很多毛細胞就是聽覺神經,這些細胞被高噪音滋擾受損後,會影響我們的聽覺靈敏度,一旦受損嚴重會導致永久失聰或聽力受損,而且毛細胞不能修復,所以我們一直都說預防勝於治療,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聽力。

毛細胞受損不能修復,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毛細胞受損不能修復,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王慶南:如果聽覺已經受損,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或補救?

陳鍵明:我們的聽力神經很脆弱,如果受到高噪音的滋擾,就會破壞毛細胞令聽力受損,首先要看你開的音量有多大,其次是聽的時間有多長,譬如一般耳機你開到最大,估計音量有一百分貝,如果聽十五分鐘,對聽力神經已經造成受損的風險,所以我們會建議不要將音量開到最大,如果七十五分貝以下,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超過八十五分貝,聽力神經就有機會受損。
所以我們在用耳機聽歌或看影片時,遵守60/60的指引,這樣就安全得多,不用擔心對聽覺神經造成損害。

毛細胞受損不能挽回

陳鍵明醫生認為,如果不想聽力退化,最重要還是預防勝於治療,曾經有年輕病人愛音樂,經常與朋友夾band,耳朶長期接受高音量,毛細胞受損以致聽力退化,不論對工作或生活都造成很有影響;「很多人有挖耳的習慣,其實外耳道很短,耳垢會自動跌出來,如果用物件挖耳,很容易令耳道受傷或感染,我們的耳朶很脆弱,耳膜穿孔可以修補,但毛細胞受損就不能挽回。」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十二至三十五歲組羣的近半數,十一億名年輕人,因長時間和過度接觸大聲量面臨聽力受損的風險,當中有四億六千六百萬人,即全球人口百分之五,有衰退性聽力損失,較十年前的三億六千萬人顯著增加,所以世衞促請及建議廠家,在手機設置音量及使用時間的限制。

陳醫生希望大家聽歌之餘,也不要忽視護耳之道。
陳醫生希望大家聽歌之餘,也不要忽視護耳之道。

醫生簡介

香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曾任瑪麗醫院的副顧問醫生,及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榮譽臨牀助理教授。

教你界定「分貝」

平時我們輕聲說話,是三十分貝,正常傾談是五十分貝,如果擘大喉嚨高聲談話,已經是七十分貝,家裏開吸塵機,音量是八十五分貝,耳朶連續八個小時接受八十五分貝的音量,聽力神經就會受損,平時戴耳機,音量開到最大時高達一百分貝。

MIRROR 姜濤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