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透過科技認識傳統 沉浸式體驗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戲曲金庸專訪

本地
2024.05.24
撰文:徐雲攝影:鍾漢平

劇場中,一個個五彩斑斕的面譜,透過投影器以天幕形式躍入觀眾眼簾,有象徵忠義的紅臉、有代表剛猛的黑臉,還有曹操的白臉……充滿刺激的視覺效果,為《戲曲金庸•笑傲江湖》拉開序幕。
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將聲景技術帶進劇場,讓觀眾感受科技不單是打遊戲機,更能與藝術結合,創出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

今年是查良鏞博士(金庸)百歲誕辰,香港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展覽、講座及音樂藝術活動,紀念這位武俠小說泰斗。進念•二十面體於今年劇季的頭炮,就是《戲曲金庸•笑傲江湖》,金庸小說有云「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部經典武俠作品,為甚麼偏偏是《笑傲江湖》?藝術總監胡恩威說:「我們與查太(查良鏞太太)見面希望取得版權,她問想以哪一部小說為題材,我告訴她想用《笑傲江湖》,因為書中的人物和場景可以獨立分開處理,很適合作為舞台戲曲演出。我們準備了詳細的計劃書,哪一位演員演哪一段戲,包括戲曲內容、處理手法、演職員表等,都有完整和詳細的安排,所以並不是隨便選一套搬上舞台。查太看完認為沒有問題,演出項目才順利推進。」

《笑傲江湖》有獨立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胡恩威邀請了京崑劇大師精心創作,以傳統戲曲京劇、崑劇及廣府話說唱曲藝南音,把包含了唱、唸、做、打的表演元素,以折子戲形式組合而成,希望中國傳統戲曲配合科技,將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以嶄新形式帶給觀眾。劇場中會看到,本地南音名家楊建平演繹《說唱笑傲江湖》,崑劇藝術表演家孔愛萍,首次挑戰「生變旦」的「東方不敗」,著名京劇演員周龍編導、任嘉樂主演的《獨孤九劍》等。

集藝術總監、策劃、導演及Art Tech(藝術科技)於一身的胡恩威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過去無數次改編為影視作品,但以戲曲方式呈現並不多見,印象中多年前曾經有京劇《神鵰俠侶》,這次我們運用德國聲效技術,令觀眾感受到沉浸式體驗,透過科技讓大家認識傳統,希望年輕一代感受到科技除了打遊戲機,還可以有更多體驗。劇場面向未來的同時,應該產生新的表演空間,才能不斷吸引年輕觀眾入場。」

邁向未來的新表演空間,可以將舞台布幕化為天幕,運用投影器技術將中國戲曲中的面譜,包括象徵忠義的紅臉、代表剛猛的黑臉、曹操的白臉與程咬金的綠碎花臉等,五彩斑斕的面譜展示在天幕上,呈現了極盡視覺效果的刺激感。面譜是參考著名劇作大師翁偶虹的秘藏,細心看會發現很多面譜都是側面,而非平常所見的正面。
舞台的特別設計有別傳統形式,更像一個敞開的盒子,正方面向觀眾呈四十五度斜角,將空間襯托得更有立體感,令投影機的影像更清晰及富有美感。跨媒體創作人黎達達榮,將「金庸笑傲江湖圖」化為一幅幅水墨畫,有華山派、恆山派與少林寺的地域位置圖,有陡峭的臨淵懸崖、有風吹竹林下的幽幽琴聲,令觀眾置身其中如經歷着《笑傲江湖》的時空。值得一提的是,金庸非常喜歡京劇、崑劇,在創作武俠小說時深受戲曲影響,如小龍女舞綢帶、耍雙劍,都展現了京劇旦角飄逸優雅的形象。

說唱《笑傲江湖》

藝術家楊健平將《笑傲江湖》分為四段曲文,以南音形式向觀眾說唱。
藝術家楊健平將《笑傲江湖》分為四段曲文,以南音形式向觀眾說唱。

南音說唱藝術家楊健平形容,南音與武俠小說是渾然天成,這次將《笑傲江湖》作為南音說唱內容,對他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新嘗試。過去南音內容,大多反映社會低下層的生活困境,後來又以戲曲故事為主,今次首度嘗試武俠故事,創作過程中感覺兩者出奇地配合,「金庸的武俠世界,可以說是少年人的夢想。當初聽完胡恩威的構思,非常興奮又戰戰兢兢,一方面可以滿足我年少時的俠義夢,另一方面又擔心,應該從甚麼角度思考和創作,不能照抄又不能恣意無限,這就是將經典二次創作的難度,既不能錯誤解讀又需要有嶄新角度。」他再次翻看金庸原著,對小說的人性刻劃有更深理解,同時參考倪匡、陳墨關於《笑傲江湖》的解讀,完成創作後感覺挑戰愈高、滿足愈大。楊健平自幼師從胡兆軒學習胡琴,十四歲已經擔任粵劇音樂領導(頭架),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士課程,雙主修高胡及二胡,《戲曲金庸》中以說書人身份,將《笑傲江湖》的是非成敗與恩怨情仇,配合二胡音樂娓娓道來。

導賞小貼士

92f7f8e7-3bdb-4257-b757-c16f07f5db06

說唱《笑傲江湖》原意是導賞,楊健平擔心單純講故事,觀眾會嫌沉悶,所以在說書人身份外,加了一個聽故事的酒客,透過提問拉近與觀眾的交流。說書人與酒客的身份轉變,會以造型和嗓音配合,他將半邊臉畫上傳統面譜,以蒼老的嗓音說唱故事,身份變換為酒客提問時,就會轉為年輕人的聲音,再側身以沒有面譜的素臉示眾;另外說書人的身份設定,會是《笑傲江湖》中的一位人物,觀眾不妨猜猜看誰是「說書人」。

思過崖上令狐沖

+3

令狐沖,可以是周潤發、許冠傑、李連杰、李亞鵬、任賢齊……這次是京劇武生任家樂,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兼戲曲編導周龍安排下,二十四歲的任家樂首演令狐沖。從小沉迷武俠小說的他,看了不少《笑傲江湖》影視劇,「我心目中的令狐沖是隨性灑脫,有義氣的江湖少年。這次在周老師安排下,讓我有機會嘗試劇場演出,從京劇角度演繹這個人物,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我希望每一場演出,都能令觀眾看到不一樣的令狐沖。」他透露年幼時,剛好是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熱播,家人們沉迷其中,任爸爸甚至想為他改名為「任我行」,後來因為這個名字太霸氣,才改為親和的大眾名「任家樂」。

任家樂九歲開始學京劇,現就讀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表演專業,師承周龍及馬玉章,《獨孤九劍》的戲曲導演正是周龍,同時會聲演岳不群,周老師認為將靜止的文字在舞台上動起來,是對創作者的挑戰。折子戲選景在思過崖上,有令孤沖面壁的文戲也有悟劍的武戲,他形容任家樂是新一代京劇武生中的佼佼者,演瀟灑不羈的令孤沖別無他選,周龍說:「傳統戲曲與武俠世界其實非常切合,一身功夫的戲曲演員,可以展現俠者的高強武藝,崑曲的曲牌與吟唱,也能展示仙風道骨的意境,不過如果觀眾抱着看京崑劇的目的進場,可能會失望,因為這次演出是非常自由的藝術形式,不論在創作還是劇場設計方面,我們都希望將傳統與創新科技糅合,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這個文化圈子。」

《獨孤九劍》以簫會眾

每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令狐沖,任家樂的京劇令狐沖是隨性洒脫又俠義。
每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令狐沖,任家樂的京劇令狐沖是隨性洒脫又俠義。

令狐沖與魔教中人相交,被師傅岳不羣罰到思過崖面壁自省,無意中發現本門絕活已被魔教中人破解,信心盡失迷惘之際,遇上太師叔風清揚傳授劍法訣竅,領悟破盡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令狐沖被劍宗高手掌擊內傷,獲魔教聖姑以琴聲療內傷,兩人經歷一番江湖風險,最後在西湖孤山梅莊成親,一人撫琴、一人吹簫,合奏一曲《笑傲江湖》,任家樂擅吹簫,在《獨孤九劍》中會一展所長以簫會眾。

黑木崖上東方不敗

+5

林青霞開創女演員演東方不敗的先河,顛倒眾生的演譯成為史上經典,崑劇藝術表演家孔愛萍,首次挑戰「生變旦」獨角戲,一身素白與觀眾心目中的艷紅成強烈對比。她認為在與科技融合的舞台上,相比紅得耀眼奪目,素白更能產生多變的效果。擅長閨門旦擁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孔愛萍,在崑劇演員中以愛接受挑戰聞名,曾被指除了模特兒,任何演出形式都嘗試過。首次挑戰「生變旦」演東方不敗,她視為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當聽到胡恩威的創作意念,沒有看劇本已經一口答應演出,多年前金庸在江蘇欣賞崑劇,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她說:「老實說我並不是武俠小說迷,成長的年代,男孩子看武俠小說、女孩子玩洋娃娃,所以我沒有看過《笑傲江湖》小說,知道要演東方不敗,有考慮是否要先看小說,後來擔心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我創作角色有影響,所以收到劇本後,用了一段時間設計好演出,才再看小說參考。」

孔愛萍演出外,還兼任戲曲導演,她認為戲曲雖然是傳統藝術,但與當代感並不相違,作為創作者如果能透過表演,擴闊觀眾的想像框框,展示新的觀看角度,才能吸納新一代觀眾,「林青霞的東方不敗漂亮又帥氣,成為經典是必然的。相隔三十多年,觀眾已經成長,我希望以劇場式的演譯,讓年青人認識戲曲,更期待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能再次掀起熱潮。」

「生變旦」過程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孔愛萍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孔愛萍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孔愛萍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孔愛萍

《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是日月神教教主,為修煉絕世武功「葵花寶典」不惜揮刀自宮,練成武功天下第一後,性情大變癡戀楊蓮亭,為所愛之人不再戀棧權位。孔愛萍出場時頭戴的盔頭,梨園中是代表男性角色的「生」,中途解下披風和盔頭搭在椅背上,再步到妝台前戴上「旦」角的頂花,寓意東方不敗從「生變旦」的過程,孔老師說:「戲曲舞台上經常有變裝,本來可以找人替我把披風拿走,但我認為披風象徵了東方不敗擁有的權勢,搭在椅背上代表放下權位和男性的身份,這是我刻意設計的場面。」

MIRROR 聲夢傳奇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