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方劉小梅三千呎海派大宅 祖傳珍品點綴裝潢

「香港中華基金會」主席方劉小梅女士祖籍上海,走進她位於畢架山的三千多呎的家,收藏了不少祖傳字畫及雕塑,包括一代丹青大師朱屺瞻的作品及著名雕塑家朱鉻的作品,裝潢及擺設中西合璧,甚有舊上海名門望族的海派大宅風範。

方劉小梅父親劉長寧是上海人,曾於台灣一家銀行擔任總經理,退休後在大學擔任教授;母親呂潤璧曾任台北市議員,外公呂咸於是三、四十年代中華民國國庫局的局長,跟民國財政大臣孔祥熙是莫逆之交,「我母親雖然是富裕尊貴的大小姐,畢業於北平女師大及中法大學,依然不顧外公外婆的反對前往東京明治大學留學,及至日本侵華,毅然離日返國加入抗日戰陣營,發起募捐勞軍運動,之後棄政從文,她在台灣創辦了一份婦女報,以筆名『華曼』設立愛心信箱,許多在生活中遭遇困境、走向絕境的人都喜歡給她寫信、訴說心事。母親在寫稿之餘、堅持為來信的讀者回信,答疑解難。雕塑家朱銘覺得媽媽巾幗不讓鬚眉,所以贈以女漢子雕塑,朱先生的銅雕『仲門』亦是中文大學的地標,他於今年四月在台北家中自縊,享年85歲,令人婉惜。」方劉小梅本身亦喜歡收藏古畫,包括價值不菲的任伯年畫作,亦有朱屺瞻的畫作,當中以李清照的《如夢令》題字,非常珍貴。

方劉小梅在美國認識丈夫方杰,方杰後來被父親召回香港幫忙打理家族的紡織業生意,其後更創立通用電子公司,而她多年來參與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動,亦得到丈夫大力支持,她曾任「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幼聯)國際文化會主席、「香港女童軍」東區分會名譽會長及「香港公益金」籌款委員會委員;也曾榮任「保良局」總理一職,自2000年榮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我覺得每一個慈善基金會都有它的受眾,開始做香港中華基金會,對着中國很多貧苦大眾,當時中國實在很貧困,因為有世界銀行的幫助,我們捐一百萬,他們就捐三百萬,很多時有慈善拍賣,我都會響應,我們都是拋磚引玉,自己也要出錢出力,好像家中的清朝古碗也是慈善拍賣回來的,受父母影響,我從小就喜歡中國藝術,見到美麗的藝術品,我也會收藏。」
走進方家大廳,很自然被那座三角琴所吸引,方劉小梅畢業於台灣國立藝術專科學院音樂系,師從日籍鋼琴家藤田梓,亦曾赴奧地利Mozarteum深造,並於香港取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演奏級文憑,她在2019年在以愛同行晚會中表演鋼琴,被授予「中國公益楷模」,更被錄入「永航新時代,共和國之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郵冊」,與馬雲等人同時被錄入郵冊,「我六歲開始學琴,因為喜歡彈琴,所以我大學的時候本來是讀別的科目,但我寧願重新主修鋼琴;三年的疫情,令所有東西都停擺了,我就喜歡練多一點琴,我自己又是基督徒,感謝主給我的信心和毅力,幫助我可以在慈善活動中彈出《黃河》這首曲。」

方家每逢假日都會聚集兩子一女及六名孫兒一起吃飯,飯廳是一家人停留最多的地方,「就算我再忙,每個星期我也會跟兒女及孫子聚在一起,疫情是少了外出,但都會來我家聚在一起,不只是大家吃飯,最重要是了解大家最近的情況,一起談天說地最開心的事情,孩子及孫兒都有受我影響,除了做慈善事業,全部都有學鋼琴,我覺得是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