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氣寒冷頸梗膊痛 符瑋晴教如何舒緩|醫健知多D

香港開始進入寒冬,低温會令肌肉緊縮僵硬,加劇關節和肩頸背的痛楚,所以一變天就會周身骨痛,因為天冷影響周邊血管收縮,循環變差組織代謝修復能力減弱,更容易產生發炎疼痛;中醫師符瑋晴教大家如何透過熱敷、食療,舒緩天冷引起的頸梗膊痛和關節不適。

嘉賓主持:鄭燕玲

為什麼天氣凍關節位就會開始痛和痺?

骨痛或骨痺在中醫角度都屬於痺症範疇,內在因素如氣血不足,不通不順則痛,外在因素主要受天氣影響,冬天最常見的風寒濕邪,氣温突然轉變,痛痺情況就會特別明顯,四肢關節容易痛痺的人士,冬天可以多曬太陽吸收能量,注意保暖避免感染風寒。

為什麼痛痺位通常發生在固定位置?

中醫認為傷筋動骨的位置,至少要一百天才完全康復,就算痊癒後也會影響氣血流通,所以曾經跌倒或受傷,遇上寒冷天氣,很容易出現脈絡不通的問題;另外寒邪引起的痛痺,局部位置被冷風吹到,就會有痛的感覺,而且痛楚程度比較劇烈;濕邪引起的酸痛和麻痺感,在天氣濕冷或梅雨季節尤其明顯,不論濕邪或寒邪都傾向凝聚,所以天氣轉變痛感也特別強烈。

關節痛是否不能運動以免傷上加傷?

主要視乎痛的原因和痛症種類,劇烈運動當然不適宜,有機會引致關節痛的運動也應該停止,令傷患位置有癒合和恢復的時間,不過急性期痛症緩解後,應該找合資格人士,進行對應肌群的訓練,例如喜歡行山,可做訓練大腿內外肌肉的運動,令關節位得到承托可以減輕痛症;患五十肩人士,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也需要運動配合。

吳茱萸與粗鹽炒熱敷患處可舒緩痛症

想即時舒緩是否要搽藥油或熱敷?

秋冬季未必適合用藥油,很多藥油加了冰片、薄荷油等,天氣冷容易令患處受風,温熱感的藥膏或運動藥膏比較適合;如果是勞損性的酸痛,用一両吳茱萸加一公斤粗鹽,白鑊炒熱後放在布袋內,室温情況下局部敷患處,可以有效減輕痛楚,糖尿病患者和末梢循環欠佳人士,要注意温度避免燙傷。如果急性扭傷例如拗柴,二十四小時內不建議熱敷,先冷敷避免組織液集中在患處,二十四小時後腫脹穩定下來,才適合用熱敷散瘀。

多吃含骨膠原的食物例如豬腳、豬皮有沒有幫助?

冬天很多人喜歡「以形補形」,吃一些豬腳、豬皮補身,雖然這類食物的骨膠原豐富,但吃得多欠缺運動,很容易令體重上升,體重是關節痛的幕後黑手,加重磨蝕對膝關節造成壓力,所以不建議吃太多,如果軟骨退化可以補充葡萄糖胺。

豬皮和豬腳雖然骨膠原,但脂肪含量不宜多吃

是否有其他更適合的食療?

食療方面有幾款湯水可以推介,腎虚腰酸可以用杜仲、栗子煲豬𦟌;肩頸膊痛可以用葛根、五指毛桃、牛大力煲豬𦟌;長者和女性想補血氣和補腎,煲桑寄生蓮子蛋茶加紅糖,都是不錯的食療,這些比較平和的進補方式,一星期吃一次完全沒有問題。另外想提醒大家,這些湯水煲四十分鐘已經足夠,不建議煲太長時間,因為老火湯在烹煮過程中,會釋放很多嘌呤,對長者和小朋友都不適合。

加紅糖的桑寄生蓮子蛋茶既是甜品又有進補功效

後生仔女骨痛是否「體寒」造成?

年輕人有骨痛情況,常見的先天因素,包括頸椎弧度不足及脊柱側彎影響,如果飲食方面習慣冰凍飲品,經常吃生冷食物如魚生,加上煎炸油膩食物,更容易形成體內寒濕積聚,造成局部位置的疼痛,工作方面長期對電腦維持同一姿勢,緊張的工作環境和情緒壓力,都容易令肩頸背血氣循環受阻,氣肌鬱滯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沒有預防冬天頸梗背痛的方法?

符瑋晴:天冷最好用頸巾為肩頸保暖,喜歡做運動的人士,出汗後要盡快抹乾身,避免「汗出當風」,日常減少生冷食物,尤其早上陽氣升發時,不宜飲冰冷飲品,睡眠時要注意枕頭的高度,以一個拳頭為準不宜太高,建議用有承托力,偏硬的牀褥比較適合;晚上洗頭後要盡快吹乾,避免入頭風出現頭痛問題。

穴位按壓

腰部穴位按壓

手掌有兩個「腰痛點」穴位

手掌背有兩個「腰痛點」,一個在手背第二及第三掌骨間的中點,另一個在第四、第五掌骨間中點,可按壓舒緩急性腰痛。

按壓「腰眼穴」可舒緩腰痛不適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處,腰酸脹痛時旋轉用力按揉,以按到發熱為止可舒緩腰痛。

膝部穴位按壓

委中穴在後膝中點
足三里穴有調節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委中穴在膝後橫紋中點,用手指按壓可令膝關節放鬆,有助緩解不適。

足三里又稱為「長壽穴」,是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對膝關節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醫師簡介

符瑋晴-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針灸學),廣州中醫學大學中醫學全科學士,廣州中醫學大學應用心理學學士(輔修),IAPC 美國專業人員協會產前護理和產後修復師(顧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