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岑傲明視評】《教束》:就算世界無童話


從六月到七月,看得最多是新聞節目。要看事實,多個觀點和角度總是好的。請記住除了無綫黃昏六點半新聞,其他台一前一後,六點和七點都有新聞報道。

無綫新聞一直不得口碑,但不計觀眾對細台包容,無綫劇集向來無甚敵手,但這定律被《教束》所破,坊間口碑勝過《白色強人》。其實,兩劇是難兄難弟,分別講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卻撞正社會大事件,誰料《教束》反得益於此,情節跟現實不謀而合,被譽為神劇和預言劇。這卻不是什麼預言,只是從五年前雨傘運動開始,官員和維穩派的反應和行徑重複又重複,歷史終在重演,可惜沒有改善,只有倒退。

邱禮濤電影《選老頂》以黑社會選舉借喻特首選舉,《教束》更直白,不止抽水對白,頭九集講選學生會,牽涉主角們抗爭,卻差點被褫奪參選資格,令人想起議員DQ風波,而訓導主任帶來大量班級鐵票,最後卻由沉默的大多數扭轉敗局,都是現實中正在發生的情節。

若以為是單純講選學生會以弱勝強的故事,是小覷了《教束》。童話故事之後是現實殘酷物語;平空生出一個評議會去監察學生會,箝制民意代表,到後十集的直資議題,當權者威迫利誘,多少人會為飯碗妥協?捉着把柄逼人做鬼,現實沒有最髒只有更髒。

老實說,《教束》娛樂性不足,除了初段節奏快,中後段慢下來,需要觀眾耐心看完,但說到《教束》有何優於《白色強人》,只因後者重複着《律政強人》的套路,場景是律師樓或醫院都營造出一種很chok的氣場,醫改只是權鬥的舞台。

相反,《教束》認真探討資助轉直資,學生會「不老騎士」以遊戲「貧富大逃殺」令本來不關心政策的學生明白到資源不均帶來的不公平,教會了學生也教會了觀眾。片尾鳴謝名單中的學校和老師功不可沒,其中「青永屍老師」正是facebook專頁「墳場新聞」的創辦人。

六四後回歸前的大時代,孕育出不少充滿政治隱喻的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導演會反引渡條例,由始至終堅定立場。飯碗重要,問題是電影藝術應否為五斗米折腰。好的影視作品不在票房或收視,而是能否啟發觀眾去思考。《教束》最簡單淺白的一場戲是學生圍堵校長車,這不是暴力,而是當權者不肯對話的唯一手段。故事在截稿日未有結局,不知是否happy ending。世界無童話,縱然做明顯正確的事,現實卻諸多不理解和責難,這時候最需要同路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