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消息

【老友記】開創港式飛車特技有成就感 張雷發明星夢憑《CID》爆紅|張雷專訪

張雷視李小龍、姜大衛、狄龍為偶像,那一年,林蛟、魯俊、巴山等前輩,籌辦「基路動作演員訓練班」,他報名投考爭取入行機會,一千人報名取錄二十人,他憑功夫身手獲選,開學第一天,老師逐一問同學,為什麼想入行?為興趣、為理想、為拍戲,年輕人說出自己的目標,張雷說:「只有我說要做明星,要像李小龍一樣做大明星,結果引來轟堂大笑,老師教我們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能一步登天。」

為期半年的訓練班,每月交二十元學費,客席導師有元秋,大家取笑他發明星夢,老師教導不能好高騖遠,年輕的他卻認為,做明星很威風賺錢又容易,與一班自認有腦的師兄弟,暗地裏為搞訓練班的前輩們計數,他說:「訓練班報名費每人收五元,一千人就有五千元,在灣仔租地方很便宜,上幾堂課就可以去片場開工,我們有車馬費,導師肯定有抽佣,我們認為娛樂圈只要有腦,賺錢非常容易。」70年香港普通家庭,每月收入約五百元,搞訓練班穩賺五千元,對一班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能夠在一千人中脫穎而出,個個都是好打得的年輕人,雷哥曾經得到全港冠軍,同學中有空手道、跆拳道高手,一身好功夫再經點撥,很快已經可以去片場開工實習,成為劉家良、唐佳等動作指導的「打手」,參與動作片演出,一開始站在鏡頭最遠處,隱約只見身影晃動,表現好有機會站前一點,正中位置當然是大明星狄龍、姜大衛等。

張雷少年時在全港武術公開賽中取得冠軍

雷哥如願入行,還沒有機會做明星,不過做動作特技演員一樣有趣,電影圈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好玩,兄弟們同撈同煲,大家有粥食粥、有飯食飯,年青人的心中,對光與影的世界充滿激情,開心的日子轉眼過了五年,武俠動作片開始走下坡,連偶像李小龍也告別人間,可是不要緊,張雷已經在圈中站穩腳步;大眾娛樂由電影步向電視,他和一班師兄弟,從片廠轉往廣播道打天下;無綫朱克導演有《功夫熱》、《三年零八個月》,佳藝電視有《射鵰英雄傳》、《神雕俠侶》,兄弟們在五台山上如魚得水,這邊和石堅叔《功夫熱》中打完一輪,那邊過隔離佳藝扮蒙古兵,好好玩亦都好好揾。

朱克導演看中張雷,覺得這個鬍鬚仔夠拚搏又捱得,譚家明編導的《CID》正在選角,朱導演推薦他參加面試,被選中收到一份劇本,張雷說:「我演一個粗粗魯魯的探員,之前從來沒有收過劇本,當時拿着《CID》劇本,去隔離佳藝開工,兄弟們看到我有劇本覺得好威,我自己都覺得好威。」最威是劇集出街後,一班「CID」成為大眾偶像,拍外景有大批市民圍觀,所到之處都有人索取簽名,去餐廳酒樓食飯飲茶,有人請客埋單;夢想成真做了明星,雷哥卻沒有做明星的感覺,「知道開始有人認識,也知道多了賺錢機會,第一輯十三集播完,東南亞各地找我和任達華去登台,不用唱歌只是站在台上,講幾句話已經有錢收,去了幾次玩夠就不想去了,那時候沒有人教我,不知道登台是賺錢的好機會,只覺得自己是演員,拍戲才是正職。」

第一套劇集爆紅,他演的警探王森,角色背景是做警探前,做過很多行業,包括酒樓侍應、油漆工人等,加入警隊勇猛威武表現出色,雷哥演來入型入格,成為CID典型代表人物,大家都說他一炮而紅是有運;雷哥家中排行十一年紀最幼,父母在他十歲左右先後離世,由胞姊一手帶大,小時候受爸爸影響,四歲開始學習少林功夫,曾經拜夏國璋為師,並在香港國術總會舉辦,「全港武術公開賽」中取得冠軍。

入演藝圈之前,十六歲踏足社會闖蕩江湖,十六歲可以做什麼?他說:「能夠賺錢的工作都做過。」曾經和朋友夾份,在灣仔租地方開武館,周街貼廣告派傳單招生,為了令想學武的年輕人,覺得師傅有料到,刻意留起一撮小鬍鬚扮老成,一留數十年成為招牌形象;可以賺錢的工作,還包括工廠、搬運、五金、酒吧侍應、酒樓廚師、報館抄寫,什麼面孔都見過,什麼經歷都遇過,結果被譚家明選中演王森,他說:「那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演技,收到劇本記熟對白,去到現場照自己的想法去演,譚家明在旁邊看着不會說好,也不會說不好,他習慣摸着下巴,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既然沒有說不好,我就照自己的方式去演。」

張雷突然紅了,都說日子過得愈長,值得回味的事愈多,入行六年初嚐紅滋味,他沒有太大感覺,只知道一場戲接一場戲,日以繼夜忙着趕拍,沒有機會停下來回味,拍到患肝病入院,只想盡快痊癒投入拍攝,以免阻了大家的進度;王森這個角色大受歡迎,適逢《狂潮》大熱,他和黃元申、任達華、何璧堅,加入繼續演警探,《CID》前後拍了三輯,再加上《國際刑警》、《星期日首映:啞毒》、《四眼神探》,套套劇都有王森,五年間所演的角色,都是王森或類似角色,一開始就算喜歡,後來也演到悶了。

幸好有金庸武俠劇,為雷哥帶來新機遇,《天龍八部》演鳩摩智,造就經典吐蕃國師形象,幹探搖身一變成為國師「代言人」,然後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金輪法王,角色形象深入民心,可是雷哥演藝事業最大的滿足,並非幕前有型幹探,也不是武功高強的法師,而是八十年代,與一班武師兄弟組「神風特技隊」,開創港產片飛車動作特技場面。

有次他在戲院看西片,觀眾看到飛車場面嘩嘩聲,有人說香港片拍不出這種效果,作為特技人出身,雷哥曾經是飛車高手,為了追求速度還精於改車,他說:「當時心想這種飛車算什麼,後來嘗試在電影中加飛車,那時候新藝城拍《最佳拍檔》,麥嘉找我們設計飛車,大家去到舊車場,找一大批報廢舊車,將表面重新噴油改裝,變成像新車一樣,大大減輕了製作成本,在現場撞完一架又一架,觀眾覺得非常精采。」之後的《八彩林亞珍》、《毀滅號地車》、《殺出西營盤》、《龍虎新風雲》等,造就了港產片飛車場面的經典,也為他動作特技生涯留下一頁威水史。

雷哥七十年代踏足夢想中的電影圈,當年視李小龍為偶像,認為能在武道中論禪非常型,頑皮跳脫的他追隨偶像步伐,也學佛論禪追求做有型武者,四十四歲那年,有緣拜在暢懷師父門下,真正進入「智慧如海」的佛法世界,內心的小宇宙不斷產生變化,跟着師父走南闖北用功學佛,人生猶如揭開新的一頁,現在是雲淡風輕,法號定霈的慈祥長者,陪在身邊的是相伴四十四載,成婚六年的太太阿儀,別人對婚姻的承諾是一生一世,他對太太的承諾,卻為金色年華的愛情故事,寫下浪漫動人的一章,他說:「我答應將來讓她先我一步離開,如果我先走她會很難過,不知道怎樣面對餘生,所以我要讓她先離開,我要幫她安排身後事,我保證有能力和智慧,面對她不在我身邊的日子,這個承諾令她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