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消息

《我們的青春日誌》純情班長 廖嘉敏真實身份|娛樂專訪

「終會在那天,發現你身邊的那位………..」十八歲的純情女班長,在台上唱着追逐夢想的歌,少女的臉上充滿着對未來的期待,廖嘉敏在歌舞劇《我們的青春日誌》中,清純的面孔和甜美治癒的歌聲,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另一個身份是臨床心理學家,曾在公營醫院服務十多年,從醫學專業範疇跨界演藝圈,只因「每個人不論男性、女性,已婚或未婚,任何時候都可以追求夢想,不要讓遺憾留在人生路上。」

在《我們的青春日誌》演女主角十八歲女班長Jessica,她說要在少女身上揣摩動靜神態。

舞台上十八歲的純情班長,舞台下也是非常少女的童顏,當她說已婚有個五歲女兒時,大家面上露出的驚詫表情,逗到她哈哈笑說:「你以為我幾歲?大學畢業做了兩年實習,之後在醫院做了十四年,我的年齡數數手指就猜到。」所以當初要演十八歲的班長,對她來說是需要衝破心理關口的挑戰,很努力地從日常工作接觸的少女身上,揣摩十八歲少女的動靜神態,演着演着自己也像重回少女時代,她說:「當年的我內向又被動,就像班上的隱形人,很想參加話劇團,卻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為學生時代留下遺憾。」

她透露丈夫營商,在追夢的路程上成為她的後盾,一力承擔照顧女兒和家庭的責任,「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有機會參與演出,當初和丈夫說如果不把握這個機會,我會像花一樣凋謝失去動力,他理解我也支持我,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填補我在家庭的空缺,我是在家人成全下才能實現夢想。」

當年升讀大學選科時,本來將律師列為第一志願,心理學家是第二志願,臨遞表一刻決定將心理學家放在首選,因為不想過有框框架架的規律生活,希望接觸不同的人令生命更豐富,苦讀後如願成為心理學家,她說:「當年是真的苦讀,為了考試我瘦到只有八十磅,在公營醫院實習兩年後成為臨牀心理學家,有段時間專門負責癌症病患,陪他們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感受到疾病的苦痛和折磨,但同時在他們身上看到,人生可以很短暫,身體可以很脆弱,可是當你懂得珍惜也可以擁有豐盛人生,我告訴自己要好好珍惜身體健康的時間,在生命路上不要錯過想做的事,也不要為日後留下遺憾。」

她從小喜歡唱歌,讀書時因為性格內向害羞,沒有爭取更多表演機會,出唱片成為她第一個夢想,當時很喜歡王菀之的唱片監製Alex Fung(馮翰銘),鼓起勇氣大膽約見,請對方為她的唱片寫歌,首張EP六首歌寫好後她親自填詞,其中一首以悲傷為主題,灌注了她陪患者面對生命終結時的感悟;這張自資唱片為她打開音樂界大門,後來獲唱片公司簽約出了一張發燒碟,認識了更多音樂界朋友,音樂成為正職以外舒緩壓力的最佳途徑,她說:「雖然聽到一些聲音,說我有違心理學家的專業,說我不務正業,可是我不想為別人的聲音放棄自己的興趣,當年出唱片時接受訪問,我曾經說夢想有一天可以演歌舞劇,當初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一步一步走下去誰說沒有可能,所以我經常鼓勵我的患者,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可能從中會找到做人的目標和夢想。」

19年的某一天,朋友知道歌舞劇《我們的青春日誌》舉行面試,鼓勵她把握機會試一試,結果順利爭取純情班長Jessica這個角色,更大的驚喜是排這套劇期間,有機會站上紅館舞台,為林子祥演唱會伴舞表演,這個意外收獲為她的舞台演出添上更多星光和姿彩;就在這一年她決定離開服務了十四年的公營機構,她說:「同樣的位置一做十四年,感覺自己已經跌進安逸的陷阱,再不跳出來就沒有勇氣改變,可能忙忙碌碌做到退休年紀,結果跳出來就發現,外面的世界果然很精采。」

大家習慣稱她Carmen,可是作為歌手她卻有另一個名字叫Ashia,是「生命和希望」的意思,她說:「升上中學時,老師要我們改英文名,旁邊的同學說我的中文名是嘉敏,英文名就叫Carmen,我嫌太普通但當年性格內向不敢反對,有機會做歌手時就為自己改了新名字,可是演《我們的青春日誌》時,導演說Ashia不好聽,Carmen夠親切更貼地,兩個名字像代表兩種不同身份,現在感覺也很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