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九年角色Laughing哥爆出衍生出《Laughing Gor之變節》,這些年有若干電視劇改編電影,票房口碑各異,但電視劇迷詬病為掛羊頭賣狗肉。
這個暑期檔有《使徒行者》和《導火新聞線》電影版上畫,最特別之處,兩齣戲都大膽起用電視版監製做導演。
文偉鴻是新進電影導演,但他已打滾電視圈多年,在今個暑假非常當旺,除了早前重播的《使徒》電視版,此刻熱播的口碑作《城寨英雄》正是他監製作品;在無綫眾多監製之中,他的製作水平較穩定,警匪動作節奏不俗,拍出緊張感,但他不止滿足男性觀眾,更了解家庭觀眾口味,莊諧並重,擅長製造話題,從《使徒》估臥底到《城寨》估兇手,可見他的商業計算和判斷。
電視是免費收看,電影要買票入場,如何令觀眾有動力掏腰包?就是引入「揹」得到票房的電影班底,包括電影導演和演員,揼大製作成本,去除「電視味」!人選好不好見仁見智,但起碼令觀眾覺得「抵」。
這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起點。觀眾愛看一齣電視劇,會愛上角色和演員,但電影版卻換了個人,就算沒換人,角色在不同導演和編劇手下,也變了味,就像《衝上》電影版,唐亦琛不似唐亦琛,自然有人投訴不滿。
導演和編劇是作品的靈魂,如果他們不認同電視劇,不可能拍出優秀的續作,起碼,不會是滿足到原作觀眾的續作,這也解釋到《使徒》和《導火》為何在眾多電影版中得到最少負評。
原監製掌控《使徒》電影,雖有苗僑偉和林峯缺席,但保留了中心人物「釘姐」佘詩曼和憑「歡喜哥」彈起的許紹雄,故事延續電視版最煞食的尋找失蹤臥底,張家輝和古天樂都是候選人,由佘詩曼和吳鎮宇同步齊齊估臥底,觀感跟電視版接近,起碼不是截然另一個故事。
然而,說到最原汁原味,《導火》更勝一籌,除了導演和演員是原班人馬,電視版編審潘漫紅仍任編劇,身兼監製一職,新加入的電影卡士吳孟達是事件主角,沒搶去原有角色任務。日劇有不少成功的電影版,《導火》有這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