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行動代號:孫中山》

影評
2014.11.24

舉重若輕,單刀直入

再一次證明,中港台三地電影,以台灣的最貼近年青人世界。

《行動代號:孫中山》脫離典型的青春、熱血框框。它暗諷社會貧富不均,易智言舉重若輕。學生想隱藏身份,只能買廉價的次貨面具。於是行動夜,街頭一行美少女戰士好不滑稽。兩個中學生比窮,本來很煽情,這裏倒叫人哭笑不得。荒誕就是把現實誇大,《行動》的影射香港合用,貧富懸殊問題愈來愈嚴重。小孩自幼面對朋輩比較壓力,要活得自信?談何容易。

電影勝在單刀直入,阿左甫開場便被追交班會費(3,000台幣!),很快想出變賣銅像的詭計。然後他跟死黨策劃、排演,本來好端端的,誰料竟殺出程咬金小天。影片調子輕快,鋼琴、手風琴音樂此起彼落,拍出台北市夜色、捷運的繁忙,後半段行動部分更大幅以影像敘事。年青人不易拍,易智言每次都處理得很自然。其一辦法應是讓他們說回自己語言。那些吵嘴的場面,各執一詞,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教官着他們從頭再寫悔過書,但什麼是「從頭」呢?他們七嘴八舌的,實際道出隔代貧窮的悲哀。

影片單純,不過也略嫌單薄。孫中山銅像被遺棄的意味可以有更好發揮?塑像從來代表信念,丟棄便是把信念遺忘。我想起了《再見列寧》,《露滴牡丹開》的耶穌像。對了,《行動代號:孫中山》要是拍大陸版如何改?行動代號「毛澤東」,還是「孔夫子」?香港版呢?民主女神?  家明

台北殘酷青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電影對香港觀眾來說就是青春片的代名詞。當大家都把九把刀吹捧為新生代代言人時,請別忘記比他早N年已開始拍攝青春題材的易智言。易智言拍片不多,最為人所識的是十年前的《藍色大門》,捧紅了當時還是新人的陳柏霖與桂綸鎂。《藍色大門》也成為了近年台灣的青春經典。

易導這次崔護重來,貫徹《藍色大門》起用新人兼拍攝成長題材的風格。《行動代號:孫中山》是當代台北都會青少年的成長血淚紀。阿左因為家貧一直拖欠班費,想出偷取被冷落在雜物房的孫中山銅像變賣換錢,籌備過程卻發現原來同學小天也有相同想法。二人「惺惺相惜」,各自堅持自己才是銅像的主人,最後唯有互相鬥窮來斷定銅像誰屬,聽起上來很荒誕,但當今世代事實總比虛構離奇,更何況基層家庭從來存在,只是寫實得甚少在只講純愛或胡鬧搞笑的台灣電影出現。

電影好看,因為易智言總是如此的冷靜,雖然節奏偏慢,偷銅像過程也略顯單調,但總算沒有台式影視作品常見的灑狗血場面。阿左與小天鬥窮,帶出二人的家庭背景,交代清貧而境況未明的晦暗前路,沒有出口,但也沒有過度的煽情。鏡頭下的台北街巷明朗中帶點模糊,深夜時分銅像在西門町出現也有種超現實的況味。大抵國父和這羣清貧少年的共通點,就是大家早已被都市遺忘,只能自生自滅。 PS

姜濤 莫文蔚 陳卓賢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