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德.升學有道

趙榮德:官津中小學派位之異同

有家長問我可否比較香港中學和小學派位辦法之異同,他說從比較,我們可能發現揀選學校的心得。既然如此,我便和他做以下的簡單分析,找出他想知道的答案。以下為我們討論的對話:

「趙」為本人   「家」為有遠見的家長

趙:香港小學和中學的派位方法唯一相同的地方是中小學都分開兩個部分,一為自行分配學位,另一為統一派位;其他的完全不同。

家:那麼不如從學位分配、收生標準說起。

趙:好。先說小一的學位分配;自行分配的學額與統一派位,一人一半,即自行分配學位 50%,統一派位50%;但中學的學位分配,是三、 七之分;即自行分配的學額,佔全部中一學位的30%,統一派位卻佔70%。

家:明白。在收生標準,我知道小學是用「世襲」及「計分」兩種。而中學完全不同,對嗎?

趙:對。在本質上,小學收生是教育局用兩種收生標準,替小學校長收生。而中學,教育局將收生權力交回校長,只要求校長透露收生的準則的百分比:以下為中學幾種準則:一、教育局成績次第(教育局將18區各小學五、 六年級的七科考試成績,用PSAT俗稱「編班試」調整後列出來的次第);二、學業成績(學校五、 六年級的成績);三、面試成績(當日的面試);四、課外活動:運動、音樂、舞蹈、朗誦、戲劇等;五、家庭照顧(家長如何照顧子女和家長是否認同該學校的教學理念等);如果孩子口齒伶俐、面試出色的,家表宜替子女申報一些面試佔50%(如浸大附屬王錦輝中學)學校;如子女成績一般而運動有潛質的便可試報林大輝中學。

家:至於統一派位,中學是否與小學完全不同?

趙:不能說完全不同。至少也是分甲部和乙部。但派位的標準就不一樣了。小學的派位原則是不用考試成績作派位標準,而用隨機編號,即是一般人所說的「大抽獎」,而中學卻用組別banding作派位標準;所謂 banding組別,是用學校的五、 六年級七科主要科目成績的總和,再用一般所謂「編班試」調整而計算出來的。甲乙部派位先後次序便是憑着banding高低來派;Band 1先派,跟着是Band 2;最後才是Band 3;在同一banding,學位不足够便要「抽籤」作決定。

家:除了排位用banding作標準還有什麼與小學不同?

趙:有。派位的區域校網計算方法也不同。在小學,小一派位是用校網來派,即是根據申請人住的地址所屬校網來派的;例如他住在畢架山道、廣播道,他便會被派往41校網「九龍塘」,但住在附近的又一村,卻會被派 40校網的「深水埗」。但中學卻以申請人就讀小學所在那一區派位,如果你想兒子申請在九龍城的喇沙書院,只要他讀的小學在九龍城區,而成績又標青,便會有機會,與他居住哪一個地區無關。

家:有哪種學校要特別留意?

趙:有兩種學校要留意。一種為直屬學校(feeder school);例如:喇沙或瑪利諾修女學校;另一種為nominated school (聯繫學校);例如官立學校和慈善團體學校,這兩種學校,在統一派位,經扣除重讀生及校方自行分配學位後,前者可為其連繫小學保留最多85%學額,後者可為其連繫小學保留最多25%學額。只要band1、 band2學生在乙部以聯繫中學為首選學校,便可以獲派保留的學位了。

家:這兩種學校因為有部分學額被扣除,是否應該避開不選。

趙:理論上是的。但直屬學校大部分是傳統名校,家長可以先上網,查看還有多少學位剩餘下來再作決定。

家:明白,多謝趙sir解釋,令我清楚中小學派位之不同,及要留意兒子的成績及組別,如組別高,便可以替他揀些出名中學,組別低,揀名中學便一定會「墊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