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約了跟小師妹去探病中的你。怎知道,你已返了天家。從來不爽約的你,爽了,但深信你也是不情願的,是嗎?
認識你,是因為我在明周寫「安坐家中」專欄時,你是我的編輯。開始,只是電郵的交往。你不是單純的跟我在稿件上的往來,很多時候也會加一兩句問候,那時就覺得,這個編輯「很不一樣」。後來知道你跟我同一教會,信念相近,我便主動約你見面,你竟然一口答應。
還記得在那所裝修精美的餐廳約見品嘗法國菜,大家談得很投契。細聽你娓娓道來因着工作之便,到世界各地做訪問的所見所聞,還有你對旅遊醫療的通識,讓我從中也長了知識。你知道嗎?那刻我邊心生羨慕,這麼年輕就有如此豐富的人生閱歷,真不簡單啊!
其實那個時候,你已知道自己患上不治之症。但你對工作、旅遊,甚至生命的熱愛,卻絲毫沒有減退。你還告訴我許多未來大計:如將要做這個那個採訪,到台灣尋找治療的良方,還相約要跟小師妹三個人好好相聚。結果,我們真的約好了,但因着種種原因,改期又改期。
直至兩個多星期前,你在臉書跟我說有事商討。我趕忙打開臉書,看到你安坐家中,同事正忙着幫你拍生命記錄的那張照片,才知道你的身體愈見虛弱,我忍不住提出了這個不情之請:就是要去探望你,跟你見個面。
那個陽光燦爛的早上,我跟外子上了你家。滿以為打開門,會見到容顏憔悴的你。怎知迎來的,仍是那帶着純真可愛笑顏的你。那天,我跟你倒轉了身份,變成了一個「特約記者」,訪問了你對人生信仰的看法。還記得我問你有什麼信念支撐着你來面對當下身體的不適痛楚,你以堅定的眼神說了三個字:「信望愛」。
那個早上,滿以為我是走來慰問安慰你的,怎知離開的時候,卻感覺被鼓勵安慰。看着你對先生兒子的熱愛關懷,對未來那種豁然不怕死的堅強,我的心感覺很暖,很暖。
寫了「安坐家中」這些年,嘗試透過文字去安撫那些躁動的家長,盼望大家能放開一點,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多一些放手,然後才可以安坐家中,欣然看着孩子成長。
如今,我卻在你—Regina的身上,看到安坐家中的「實踐版」。如今,你雖然在天國一方,但深信你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正深深影響着家人跟周圍與你相交的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