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到商場逛街,看到玩具店的櫥窗,擺放着乖孫愛玩的模型停車場。

「來,來,進去看看!」拉着外子的手,跑了進去。

「別買啦!早前不是已經送了一座給他,不要啦!」

好!不買就不買。

沒多久,走進一家便宜的服裝店。見到童裝大減價,那些可愛透頂的T恤,竟然是乖孫喜愛的斑點狗。

「來,來,買一件給他穿,他會挺開心的!」

「但要問問阿女,可能他們已買了。」

一個電話撥過去,得到的答案是:「不用了,孩子的衣服已經沒地方放了……」

只是,我這個婆婆仍不罷休。

突然,在一所文具店見到女兒平素喜歡的貓貓卡通Marie公仔,忍不住拍一張照片給她。記得她嗎?你小時候最喜歡的Marie啊?

「是啊!我記得,但我已經大個啦,媽!」想起那些年,一見到這種貓貓公仔就有衝動想買下來,等待特殊日子給女兒做禮物。本以為當媽媽時買禮物的衝動,孩子結婚生子之後,就會減退。

怎曉得卻是變本加厲!

像這天,拿着大包小包零食到女兒家,怎曉得她拿了一個儲物箱出來,說:「這一箱子的零食都是你買的,我們只有一張嘴巴,哪吃得完?」

看看那大箱零食,說的也是。

為什麼婆婆會有這種購物衝動?坦白點說,只有三個字:因為愛。

因為愛,所以走到哪兒都會想着乖孫,看到什麼跟他年齡相符的衣服玩具書本,都會想起他。想起他穿起那件斑點狗T恤會有多帥?想起他如果來這個公園,婆婆可以帶他撿樹葉,想起他如果到海灘,可以帶他撿小石,抓螃蟹,如果帶他到商場,可以帶他到玩具店看看各式各樣的玩具,想想他如果來到這家書店,一定帶他去翻那一架子的童書繪本……特別是在疫情難得一見的日子,更想念他。而這份的思念,不知怎的,竟化成了一種按捺不住的購物衝動,很想以物傳情。

為什麼當媽媽的時候,少有這種衝動,每逢買東西給孩子都要想過度過。因為那時要持家有道,也不想讓孩子追逐太多的物質玩具。

但那為何現在對待乖孫卻是判若兩人?因為沒有了教養的包袱,一個星期難得的一聚,好想逗他歡喜開心。而在五種愛的表達中(肯定的語言、精心時刻、服務的行動、肢體接觸、愛的禮物),我最擅長的就是「贈送禮物」。所以買禮物與送禮物,也成了我向周遭人表達愛的一種「語言」。

然而,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收禮物的,喜歡嗎?當父母的孩子,也不一定喜歡這樣給孩子源源不絕的玩具?

看來,這種婆婆的購物衝動,還是克制點好!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