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他,每次來上課的時候,都帶着幽幽的眼神,總是一聲不響坐在課室一角。
「你叫什麼名字?」沒反應。
「誰送你來上課?」沒反應。
「可以出來跟老師談談嗎?」聽到這話,他立刻瞪着怒眼,拉着椅子往後退。
幾堂下來,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問,沒回應。講故事給他聽,也是一臉茫然。
最後,他連課堂都不願意進,就是想黏着媽媽。那天,看着他倆母子依偎着離開的背影,感覺可惜。
「為什麼這個小男孩像長不大似的,要一直黏着  媽媽?」已經高小了,該是獨立的年紀,為何還是纏着媽媽不放?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如果要我猜,會覺得這是一種黏貼依附的關係。
依附,本來就是親子關係的一環。適當的依附與分離,是親子之間必須學習的功課。身為父母,總是想孩子需要自己,嚷着要「媽媽」,但也知道孩子若長大,需要學習自主獨立,就要離開父母。所以,放手鼓勵孩子離開自己,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但若過度依附的關係,一邊不願放手,另一邊也不願離開。意思就是每當母親離開的那刻,孩子就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孩子有所需索時,母親也會盡所能滿足他的需要等等行動,都會讓母子關係呈現難以拆解的依附狀態。
見過一對依附型的母女,至孩子婚後,媽媽仍是如影隨形的關顧。家中事無大小,如買家具,日常購物,媽媽都會幫女兒打點,在女婿眼中,這位岳母大人實際上是老婆大人的「跟班」。她的無微不至,每天電話的寒暄問暖,在外人眼中是個「好得無比」的,但在女婿眼中卻如一個「不能擺脫的陰魂」。
通常,這些依附型的母子(或女)關係中,母親多跟自己的丈夫關係疏離,將所有寄望與感情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形成這種看似難以分割的糾結。除非母親醒覺,願意跟孩子學習分離,否則這種依附的關係,將影響到孩子成長後的其他關係(包括婚姻)。
寫到這裏,想起那對母子的背影。我會永遠記得,這個從第一課到最後一課,都從沒開過金口回答,也沒寫下一個字的學生。只怨自己沒有勇氣多走一步,跟他的媽媽談談,鼓勵她放手讓孩子嘗試走自己的路,但我就是沒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