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尤物與叉燒包

專欄
2019.03.08
撰文:林奕華

26river01a

26river01c

張仲文於一九五七年拍攝《三姊妹》時,年僅二十,青春逼人;片中唱出一曲《叉燒包》,已成為經典。

 

叉燒包,是廣東點心。

但《叉燒包》,是一首國語歌。家傳戶曉的版本,由徐小鳳主唱—縱然,徐小鳳是廣東人,這款美食由她代言時,《叉燒包》並未翻譯成廣東話。

它能被翻譯成廣東話嗎?或,在廣東歌的歷史裏,有什麼用以打牙祭,或餵五臟廟的精品,曾用作主題被發揚光大?最快想到的是一首《榴槤飄香》,作為電影主題曲,片中的背景東南亞,正是藉着水果之王的借喻,形象鮮活的在聽者眼前浮現。

地域與食物的聯想,可以如此直接,像觀光景點之於遊客。而《叉燒包》示範的,則是誤認他鄉作故鄉,字面上縱情歡樂,其實隱藏了鄉愁。且看歌詞說明一切。

「叉燒包  誰愛吃剛出籠的叉燒包

還有那蓮蓉包呀豬油包呀魚翅包呀

豆沙包呀  應有盡有  廣東包

假使你說不愛吃廣東包

還有那各式各樣的上海包

讓我來告訴你有生煎饅頭大肉包

小籠饅頭菜肉包呀

好朋友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哪一樣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廣東包

有的人他們愛吃廣東包

有的人愛吃上海包

朋友呀  到底愛吃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我最愛吃是叉燒包」

原曲本來就是舶來品《Mambo Italiano》,作曲人是Bob Merrill。但現在翻查舊案,頂多列明編曲人是吳智強。不要說極少提到Merrill,連給它套上中文外衣的作詞人艾雯亦不會提及。還有一層是,徐小鳳不過是後來翻唱,第一個把它發揚光大者,是張仲文。

被譽為一代性感女星—或東方瑪莉蓮夢露的她,河北人,後遷居台灣,於一九五四年加入中影演員訓練班,一九五七年在《三姊妹》一片中唱出《叉燒包》。四年內,已由寶島來到香港發展,意義上,也是在異鄉從頭做起。那和戰後南來香港發展的大陸電影工作者所面對的沒有不同,就是要在粵語為主的小島上重新扎根。《叉燒包》在今日聽來,乃從飲食文化角度穿針引線,大有四海皆是一家的懷抱姿態。

26river01d

張仲文最後一次公開演唱《叉燒包》,是九十年代在台灣的綜藝節目亮相。

有趣的是,張仲文最後一次公開演唱這首個人經典,是在台灣的綜藝節目上。大量音樂過門的這首歌,編導都把鏡頭對準張身旁的舞者,她們嬌嬈多姿,但觀眾應該不無好奇,既是尤物復出,為什麼不讓我們多看她幾眼?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她的風情萬種,也許被認為更適合意會而不是直接訴諸身體語言了。

當然,張仲文本人的「交棒」來到了香港,又成了另一番風景:由徐小鳳到朱咪咪。

陳卓賢 姜濤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