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跨越時空的《小婦人》

那一天,和二十多位修讀電影的年輕人去看《小婦人》。未上電影院前我先做功課:有幾位讀過原著?沒有。有幾位知道故事?舉起的不會多過兩雙手。也沒有太出乎意外,畢竟,這本經典名著作為學校讀本的年代,就像「她」所刻劃的年代,是「很久很久以前」。

一百五十年前,美國正苦陷南北之戰。在英倫地區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住了一家七口。父親上了戰場,母親辛苦持家,還要照顧受貧病煎熬的鄰舍。不識愁滋味的是四個女兒,她們年齡相若,但性格迥異。大姊Meg婉約,二姊Jo英氣,三姊Beth羞澀,四妹Amy人如其名,她的中文譯音,就是愛美,而且超愛。故事圍繞四姊妹與對門而居的一對爺孫(及孫兒的家庭教師), 由陌生人到結為姻親的關係展開。只是,多線發展的劇情在銀幕上畢竟要回歸主軸,那就是,把這家人的遭遇寫成小說出版的作者,Jo。

《小婦人》的一家人不怕吃苦,怕的是不能在一起,就算在一起捱苦,那苦也是甜的。在養尊處優但沒父沒母的鄰居男孩看來,自己反而更苦。

上述是《小婦人》最基本的梗概。對於在早上九時才表示不認識「她」的新世代,兩小時後就要坐進電影院和進入「她們」(《小婦人》在台灣上映的譯名)的世界,身為導師,我必須提供若干門檻。於是,我把《小婦人》七次拍成電影的其中兩次,用來幫助學生們了解怎樣的文學作品能跨越時空。

早於默片時代的一九一七年,《小婦人》便已被拍成電影,它是英國出品。翌年,輪到美國出資,還是實地取景。一九一八年的《小婦人》,由Dorothy Bernard飾演Jo。注定是大女明星的Star vehicle,之後每次重拍,最受關注的問號,不能免俗,都是這一版的Jo是誰?一九三三年的嘉芙蓮協賓,是把二姊正式深植於影癡心上的第一人,使兼具男兒氣概與女子柔情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從戲劇效果來看,是一個人已演活了悲歡離合。可以說,協賓締造的成績,從此成為接棒人的必然考驗。

《小婦人》在台灣的譯名是《她們》。但從一九九四版的二姊Jo扮演者雲露娜維達在賣髮給母親籌措旅費後的眼神看來,正是嬌慣不再,儼然大人。

到了一九九四年,如日中天的雲露娜維達穿上了Jo的鞋子,與飾演母親的蘇珊莎朗頓留下許多難忘的對手戲。一段母親對女兒的鼓舞,任何時候重看仍舊教人心疼:「噢,Jo,Jo,你擁有那麼多的天分,怎能期望將會度過平凡一生?你其實已做好準備往世界一闖,給人們看看你的才華去吧,看看它將帶給你哪些驚奇。天知道我有多捨不得你。」

原著中的母親暱稱「媽咪」,因四個女孩眼中的她從來舉重若輕。從美國來到中國之後,終日愁眉深鎖的媽,教大家再也叫不出撒嬌的「咪」。
夏萍在粵語片版的《小婦人》中也有剪去長髮一幕。頭髮剪了可以重生,出道不久的這個有迷惘也有純真的眼神,卻是永遠留了下來。

那不是太平盛世,卻是苦難中求存的時代。母親讓女兒離開自己的羽翼,她本人已是一種先驅。《小婦人》在一九五七年也曾被拍成粵語片,Jo是夏萍,母親是黃曼梨。就在出發觀看最新一版前,我給同學放映了兩個片段:四姊妹參加舞會,和Jo剪賣秀髮給母親籌措上戰場照顧父親的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