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劇史上開創先河的例子,通常都是「物盡其用」,然後馬到功成。當年佳藝電視帶動潮流的《射鵰英雄傳》,麗的有效刺激收視的《十大奇案》,都與抗衡的強勢對手,代表着「家家戶戶」的無綫電視,有着基本的條件差異:他們有的是龍虎武師團隊,無綫有的是花旦和小生。

然而等同危在旦夕,不容許本台收視率,或大眾話題上的主導性受任何威脅,一九七六年王天林接受開拍《書劍恩仇錄》「宣示主權」的任務,便是全台為求搶灘換上戎裝的開始。

王天林不是沒有拍過武俠電影,《女俠文婷玉》(一九六○)之外,還有下集《文婷玉火海殲仇》(一九六一)。顧名思義,兩部片均是以女主角李湄為賣點。當年的觀眾大抵不期望拿起刀劍的文藝片女明星會像《臥虎藏龍》(二○○○)中的章子怡般令人刮目相看,但王天林的強項是那年代片廠製作下的「物盡其用」,不論哪種題材,務必要令女明星閃閃生輝。

例如教觀眾永誌不忘的《啼笑因緣》(上下集)(一九六四)。葛蘭的蕙質蘭心固然好看,林翠的深明大義亦煞是動人。而這,便是王天林接掌《書劍恩仇錄》製作人後,發揮「物盡其用」的豐厚本錢—雖無遠赴大漠取景的成本,也無重現大奸角張召重被狼羣吞噬的特技,但是,TVB有的,佳視與麗的都沒有,那就是鎮台之寶的三大當家花旦:汪明荃、李司棋、黃淑儀。

一九七六年無綫破天荒動員三大當家花旦合演《書劍恩仇錄》,觀眾拭目以待的原因有三:金庸原著首度搬上無綫熒幕。不要說三人從未在同一部戲中攜手演出,就是其中兩人也甚少。三個角色都有打戲,汪明荃有舞蹈底子,李司棋與黃淑儀卻是從零開始,三人一較高下的好戲可期。

為什麼獨沒有當時地位一樣重要的苗金鳳?這個問題,間接也回答了女主角們排名先後的安排。

儘管《書劍恩仇錄》的男主角也是見異思遷,但紅顏知己圍着一介書生團團轉是文藝小說的主題,武俠講究的卻是國仇家恨。英雄過於花心,總是難得人心—當然,這個規律後來也被金庸自己打破,張無忌見一個愛一個,楊過呢?忠於小龍女,但戀戀於他的佳人一隻手數不完。汪明荃在《書劍》三大花旦中排在前面,要拜飾演男主角的love interest所賜。

苗金鳳若要在《書劍》中飾演一角,最適合是鴛鴦刀駱冰(尤其文泰來是朱江),但李司棋當選的理由可能是,飛簷走壁,畢竟不是青衣幹的活。

黃淑儀排名在李司棋後,應是角色乃黃毛丫頭。

翠羽黃衫霍青桐(汪明荃)出場的戲沒一句對白,全是眼睛在演戲。一九七六年《家變》還未誕生,但「女強人」的現代女性風範,在一個回族女俠身上已蓄勢待發。
《書劍》開篇第一個高潮是紅花會當家之一文泰來(朱江)被捕,與他鶼鰈情深的駱冰(李司棋)不要命也要相救。感覺到她手上的鴛鴦雙刀再鋒利,也不如雙眼流露的殺氣。
李沅芷(黃淑儀)的提督之女,是全書第一個出場的重要女角,出身官宦,不知地厚天高,經常製造麻煩是這角色可恨復可愛之處。當年芳齡廿七的GiGi,梳起孖辮飾演十四、五歲的少女毫不違和。

另一個如果由苗金鳳演出也有看頭的角色,是幫助紅花會當魚餌引乾隆皇上釣的名妓玉如意。只是戲分不過一點點,光是點綴,誠屬大材小用。狄波拉後來以一曲關菊英幕後代唱的《事事未滿足》給玉如意畫龍點睛,是選角上的最好安排。

但論三大花旦在《書劍》中誰演的誰最討喜,我承認偏愛黃淑儀的李沅芷。又不無巧合,那角色的原型其實正是《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