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上屆冠軍張瑪莉吻賀,林良蕙早已又喊又笑。然而不論當年還是今日,掩蓋不了光芒的,在落選佳麗的叢中仍舊亮眼。

歷史畢竟是歷史,重看昔日「香港小姐競選」,再不是好奇后冠落在誰的頭上。不知道林良蕙、繆騫人是誰的當然大有人在,對於他們,一九七六年第四屆是誰入選三甲,是誰大熱倒灶,只能由零開始。但對於四十六年光景只不過是箭一般在眼前馳過的人,也許不再記得當年呼聲甚高的一位叫梁靜文,卻怎樣也不可能從記憶中把林、繆連根拔起。因為,她們都給香港回憶留下了閃亮點。

宛如水中一尾游魚,每塊鱗片都是光源的一部分, 面積雖小,意義卻不能小覷。

沒聽過林良蕙不打緊,她的得獎一幕卻是後無來者,堪稱一生的「代表作」。任誰都會想像自己在得到第一名時,該以母儀天下的姿態睨視眾生,這位林小姐「如瘋似癲」,以熱血沸騰形容有點太過,但喜不自禁的她,確實讓奪眶而出的熱淚,成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金子。人面桃花,事過境遷,今天再把這一幕當作風景明信片信手拈來,仍見她在中選時的快樂最見純粹。

這個光景特別極了,站在前景的亞軍張曼玉在聽到冠軍是楊雪儀時已激動鼓掌,倒是站在後面一字排開雙手交疊旗袍前襬的楊雪儀沒來得及反應:應該是音響上的推送較慢所致。
不是每一位亞軍季軍都會由衷替冠軍歡喜。第十一屆的張曼玉、李月芙,還有最上鏡小姐鍾子綸,青春小姐譚錦芳,在宣布楊雪儀勝出時都喜形於色。

人生能有幾回如此璀璨?放諸林良蕙,當夜站在利舞臺水銀燈下的她,肯定要比日後銀幕上收集觀眾目光的她來得耀眼。在她擔綱演出的電影《多情種》(一九八四)裏,不管角色多麼為她量身打造,也不能與當選港姐繞台一周的那個女主角比擬。電影留下來的價值無疑更是長久,但如果沒有在大眾的情感中佔一席位,它便比不上小小的電視機,能讓家家戶戶在剎那中見證永恆。

什麼是剎那?什麼是永恆?放在不同的時間軸上也意義懸殊。第四屆港姐決賽勝出的林良蕙是黑馬爆冷,比她更受注目的是竟然只有收穫最上鏡小姐的繆騫人。當林良蕙手持權杖紅袍加身,鏡頭焦點因為都給了前景的林而讓在她身後的繆糊成一圈影子,隱約之間卻還是看見笑容可掬的繆,預示故事未完待續。

另一個港姐佳話是,一九八三年第十屆的「張曼玉誕生」。獲封亞軍的她,站了在后座旁等待冠軍是誰的宣布,當楊雪儀三字響起,十八歲的瑪姬即時如被喊出自己名字般興奮拍手。當楊雪儀走過她的身邊,情不自禁地,她伸出了手想表達祝賀。這一剎那,或許連當事人也無復記憶,然而留在鏡頭裏,卻可能是往後數十年人生路上,彼此唯一一次情感有所交匯的永恆。

楊雪儀最為人記得的作品是《夢中人》(一九八六),至今最後參演的電影是《心動》(一九九九)。銀色旅途上,「第一名」的她讓張曼玉「後來居上」。但在總決賽未分勝負之際,張曼玉回答司儀鍾景輝所問「只能在唱歌跳舞演戲其中選一樣」,稚音未脫的她想也不想,第一時間回答「唱歌」。

那個剎那,往回看去,就是永恆。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