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的夏天,我終於「看見」了鄭希怡。

「看見」,是現今最火紅的關鍵詞。之前,是「關注」,然後是「取(消)關(注)」,但這些更花時間的事情,都必須讓位給純粹的目光—當世界擠擁着來不及看和根本不知道有其存在的人與物,能有機會「被」看見,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

但,為什麼是鄭希怡?

弔詭得很,鄭希怡被我「看見」,不是屏幕上她一枝獨秀,也不是舞台上她單人匹馬,相反的,是在有時三位一體,也有五人成陣,七人成團,即當身處內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位三十加,四十加,五十加的女藝人(堆)時,鄭希怡的閃光點特別亮眼。

所以,人人都在說「點頭殺」。

「接到《姐姐》的邀約時,我對經理人沒有說去也沒有說不去,因為看定了這個節目做不成的。」但是,不但鄭希怡終於來了,還斬獲了「鄭希怡」這名字的新生命:「我終於不怕聽見自己的聲音了。」據她說曾被觀眾投訴聲音難聽,到底難聽在哪?事過境遷,大抵鄭早已明白,聲音和性格一樣,與眾不同時,自己不要站到人多的一邊,反而更應學會接納和感恩。

那,只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片刻。從保母車走下來,慢鏡頭捕捉了她向畫面外的一方微微頷首,就是這樣,不過這樣,「鄭希怡」即時成為一種「氣場」,全因慢鏡下釋放出來的,是格調。

一九九九年參加新秀歌唱大賽,同時簽約唱片公司,○二年第一次有個人單曲派台,同年既以組合名義,亦以個人身份發行EP,○三至○六年歌影視平行發展,○七年首推國語大碟,開始進軍普通話市場,到一五年結束與唱片公司的長期賓主關係,期間除了事業高高低低,人生際遇亦起起伏伏。只是,紅或不紅,時間都沒有虧待鄭希怡。

數歌曲和影視作品有多少創下破紀錄的成績,她未必第一,但若說有多少遭遇在身上成為經驗的封印,就在她抵達《乘》拍攝現場下車的剎那,答案不說自明,「點頭殺」若有任何威力,正是來自「回歸的必然是勇者」。

鄭希怡不是第一次在「女團」中又跳又唱,但與出道時組成的「3T」不同,《乘風破浪的姐姐》個個飽歷風霜—眾所周知,這套節目的潛台詞,就是誰能「翻紅」,或「終於走紅」。

C位,舞台的中央,觀眾的焦點。如果是天王天后演唱會,C位就是千年不變的位置,但在女團,誰站在哪裏都是佈局,有時像在球場上,有時像是八陣圖,說換便換說變就變,C位成了領袖與將士角色輪流轉的指揮塔瞭望台,眼花撩亂處,猶勝萬花筒。
互相欣賞,也相互扶持。一位馬上三十晉升四十,一位正在經歷四十過渡五十,中間相差八歲的寧靜與鄭希怡,誰會想到現實中的「關係」(在鄭眼中),母親是鄭希怡,女兒是寧靜?

「翻」與「終於」都跟錯過有關,三十位成熟女性濟濟一堂,由第一集讓觀眾替她們擔驚受怕(怕尷尬),到總決賽後百感叢生(真不容易),雖說節目中不外乎一台接一台的歌舞,要觀眾買單,到底得靠「姐姐們」血汗淚水流了又流才能完成。

鄭希怡在過程中是「帥氣擔當」,更是「義氣擔當」。「帥」,是誰不愛舞台上風度翩翩的她?「義」,是一心認定她欣賞的寧靜會把她納入麾下當一員猛將,沒想到主帥最後關頭點了別人沒有點她,才會上演經典「談心」一幕,大姐大對「點頭殺」說:「我不想失去你。」

之後,鄭希怡遵守承諾「回巢」,伴隨寧靜到《最後一舞》。這支歌舞中站C位或在主帥左右,毋須刻意,都看見她盡顯大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