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中養了一棵植物,叫龜背竹:葉子大,深綠色,呈心形,邊緣有像用剪刀修過的模樣,很好看。每天朝早,拿着杯溫水,我便愛走到客廳看看這棵奇妙的生命,有時抹抹葉面,有時澆澆水,有時看看葉面的水珠,不亦樂乎。
林爸爸是個愛植物盆栽之人,幾十年來在家中的小露台種植了不少花草,每天早上梳洗過後,他便會拿着水瓶到窗邊澆水,日復日從未間斷。過程可不是把水倒下就成,而是會慢慢看着水分慢慢滲透入泥土中,觀察每塊葉子每個花蕊的生長形態,這樣「澆一次水」,過程便是十分鐘。小時候的我愛動又沒耐性,雖沒有跟着一起照顧植物,可是這個畫面一直留在我心上。
又記得,唸中一的時候,班主任為了要培養我們的興趣(聽說是因為當年我們實在太曳,所以想用另外的方法去感化我們),給了我們每人兩條比尾指還要小的魚兒回家去養。在剛剛開始的幾個星期,每天我都定時餵食,水質變了又勤換水,對小生命非常雀躍。直到一個月後,有天放學回家,我看到其中一條小魚兒反了肚,在小缸中浮了起來。傷心以外,也不忍心,更沒心機去處理……也許是因為失望,覺得一直的努力也是徒勞的,讓我放棄了繼續照顧它的動力。之後,爸爸則肩起責任,每天在澆花後也記得餵魚—這樣一餵,小魚兒最後竟陪伴了我們四個年頭。
想不到小魚兒會如此有生命力。也想不到爸爸每天的心機,不單滋養了家中的小生命,也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一次失敗,不等於要放棄;一次失敗,其實是在叫你練習耐性,再以不同的方法去試;不為結果,而要持續、每天都做。
言歸正傳,在家中養植物的原因,是喜歡它可以為生活增添盎然生意,替習慣在城市生活的我們帶來一處綠洲,讓身心也有個憩息的空間。爸爸不在後,不懂植物的我有好多年沒再種植;直至最近留在家的時間長,也就心思思很想再試。兩個星期前,我在花墟花了一個早上,每間店逛完又仔細研究過—從選好植物,再挑選花盆,最後店主還友善地教導如何照顧打理,過程快樂非常。本想多買幾個盆栽帶回家,但最後還是決定要由基本開始,一步一步地學習種植吧!
近日天氣放晴,大地回春,即使待在家中也感受到季節的變化。能擁有健康,能照顧好身邊的人和小生命……生活日常便是歲月靜好。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