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經歷過跟另一半討論「叫外賣叫什麼吃」這個比哲學討論更高深的問題吧?

甲:「叫邊間呀?」

乙:「你揀啦。」

甲:「咁你想食咩呀?」

乙:「冇所謂啦。」

甲:「我叫XXX啦。」

乙:「又係嗰間……」

甲:「咁叫你揀你又唔揀?」

乙:「咁我揀親嗰啲你唔係話熱氣就話肥,揀完都係你揀㗎啦。」

甲:「你成日都係咁㗎啦!blablablablabla……(下刪三千字)」

多少情侶一天到尾的吵架是從叫外賣開始的?以上對話的畫面應該相當生動。只要一個人發表了不滿的意見,另一個回一句「你成日都係咁架啦」,核彈的密碼就通過生物認證,瞬間發射。動起這些戰爭的,就是如外賣這樣的小事。

一對朋友是夫妻,一起十幾年了,那天跟他們說起「叫外賣」。相處那麼久的他們,是如何處理叫外賣意見分歧這個問題的?他們說:「我們各自叫啊!」這個答案也許不是奇聞,不過說得出做得到又有多少人?我絕對相信,有一些男友或女友,為了大家不吵下去,一定有提出過各自叫外賣這個方案,然而,在意見分歧的時候提出這句說話,隨時嚴重到可以令相當敏感的對方視為「你想提出分手」的徵兆。究竟大家是如何和平地踏入各自叫外賣的階段呢?他們說:「我們從來都是這樣。」

突破盲點。

其實是誰說叫外賣要一起叫的呢?是誰說在一起,就要一切都要混在一起?是誰告訴你大家不可以獨立地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慣?是誰告訴你將一切都混搭起來才是親密?所有夫妻之間當然有他們不合的地方,畢竟兩個人相處,兩個都是獨立個體,大家總有自己看法,沒有爭吵是騙人的。就是因為大家是獨立個體,我們才需要在小事上建立起對對方的尊重。小事之間沒有尊重,有什麼可能在大事裏面生出默契?有什麼可能走得久遠?默契是從尊重開始的,尊重的起源,就是來自了解。你了解對方是什麼人,不是去改變,而是從這些小事當中看看大家好好相處的空間有多少,和在哪裏。當初深愛彼此,新鮮刺激,一切小事都不是問題,最重要是大家可以黏在一起,一切理智的想法都在阻礙戀愛安多酚分泌。只是,我們都是人,熱戀的分泌撐不了多久,要走下去,還是需要踏實的相處。這些真的是小事,這些小事小得不值一提,直到一天大家關係要決裂了,愛過恨過一切都完結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小事原來是答案。

不說相處之道,就說「相處」這個動詞,已經為半輩子劃了多少道疤痕?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