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彭秀慧.留點獨白

彭秀慧:河水與河岸

專欄
2019.09.08
撰文:彭秀慧

 

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 最近觀看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長達一個多月的演期,每晚接近四小時的史詩式演出,台上那些掏心的演員,每晚要經歷一次生離死別,又如何做到?
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
最近觀看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長達一個多月的演期,每晚接近四小時的史詩式演出,台上那些掏心的演員,每晚要經歷一次生離死別,又如何做到?

常有新演員問我:「演戲的情緒是如何重複的?」尤其是拍電影,有時一場充滿情緒的戲可能因為鏡頭調動或其他問題要重複很多次,很多演員在頭一兩次拍攝,情緒澎湃,但很快就已經沒有力,甚至開始覺得迷失,結果在攝影燈光調校得最好的時候,演員的情緒早已枯乾。引伸到下一個他們會問的問題:「舞台劇要重複演那麼多次,又是怎樣做到呢?」

的確,我看過有些演員,本身觸覺敏感,為人感性,又或者經歷豐富,「要演一場哭戲」是毫無難度。失戀的人,要演一場分手的戲,絕對可以哭到崩潰,在拍攝完成後情緒依然未能收拾。對他們來說,演戲是發洩,是日常生活壓抑情感的出口,我甚至聽說過有些演員刻意在平日生活控制情緒,希望可以累積到下次拍攝時應用。不過這種表演方法,用得一時,未必用得一世。這就是我們應該認真對待表演的原因。學習表演,讓我們明白動機和細節,有了這些,加上經過訓練成為敏感的自己,我們就可以有機地重複不同情感。

我聽過一個有趣的比喻:演戲就像河流。河流,有河水,也有兩岸;河水是演員的情感,兩岸是劇本的架構。架構是不會改變的,河的傾斜度,彎度,設定了河水流過時的快慢和沖擊,但河水是自由的,它會順應河流而出現不同形態,卻又受制於兩岸。也就是說,即使演員對劇本有很大,甚至過大的情緒力量時,架構就可以令演員不散亂。而對架構的認識愈細微,那些細節就可以令演員的情感更細膩,而不只是空有一腔(私人)情緒,氾濫到淹死觀眾。而更加重要的是,細節讓我們知道情緒的由來,然後知道怎樣重複。

「重複」,是一個必須小心使用的字眼。因為在我看來,沒有一次的表演應該是完全一樣,演員的內心也不應抱着「重複」,「再來一次」,「比上次更好」的心態去演同一場戲。這裏我必須強調,表演和其他藝術一樣,是很講個人口味也非常主觀的。有些演員台形功架十足,對架構有極仔細分析,每場戲有板有眼,要他重複一百次他應該還可以原型複製,單是這樣的能力已經值得尊敬,但卻總不能打動到我。有些演員,有了對架構的認知,卻總會摻入自身對劇本或角色的感應,每一次不單是重複,更是掏心掏肺地演出,我認為這樣的演出更動人。因為演戲不是示範,在演的同時,演員正從角色身上學習,演出(無論是電影還是舞台)應該是演員加角色的兩者總和,正如河水沒有一樣,在河岸奔流之際,演員不是示範如何沖擊,而是享受每個沖擊,這是當下。

嘗試靜觀一條河流,感受河水源源不絕的流過,你會明白更多關於「重複」這個概念。演員的情感在同一個彎道每次都是新的經歷,重複似乎未曾存在過,是嗎?

姜濤 聲夢傳奇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