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具歷史的建築或小店,通常都很難維持。因為要迎合社會的「高速發展」,通常這些東西都會因為各種原因難逃逼遷,或變賣,翻新等命運。其中香港的冰室和茶餐廳,也是一個在近二十年轉變得很厲害的文化。2010年前我和一班朋友眼見香港的茶餐廳文化開始轉變,一些具歷史價值的冰室/茶餐廳逐漸倒閉,翻新轉型,於是發起一個「冰室企劃」,在一段時間內走訪了多間老牌冰室--如旺角中國冰室,西灣河百利冰室,觀塘英發茶冰廳,彩虹邨鑽石冰室……在裏面拍照和品嘗他們有特色的食品,偷偷的為自己珍惜的香港文化做一個私人小記錄。
直到自己拍電影,可以的話,我都非常渴望可以將某些可能會消失的香港場景放在電影內,希望以影像留住回憶,例如唐樓,例如舊區,也少不了茶餐廳。《29+1》裏,林若君再訪冰室,喝着奶茶吃着蛋撻,緬懷和爸爸的童年回憶;《阿媽有咗第二個》裏,方晴則是茶餐廳的夥計,也是一個會騎三輪車送外賣的「外賣仔」。籌備時要尋找合適拍攝的地點,我希望選址除了方便拍攝,餐廳外的街道希望可以仍有一點舊區特色,這其實說難不難--因為要符合「很有地道特色」的茶餐廳基本上買少見少!最好劇組成功找到現在這一家,拍攝那天,剛好是我們劇組開工的第一天;因為有姜濤的參與,吸引了大批粉絲們在附近圍觀,幸好我們都順利完成。只是沒有想到,電影還未完成,這間茶餐廳已經成為了粉絲的「朝聖之地」。我想,這也難怪呀,當年我也因為自己非常喜愛電影 《天使愛美麗》之後,去到巴黎也要特地到訪位於蒙馬特的雙磨坊咖啡館,感受一下電影場景;《29+1》後也有電影粉絲特意去銀都冰室幫襯呢,可以讓人珍惜香港獨特場景也是好事呀。
看見不少粉絲去了今次的茶餐廳打卡,赫然發現它幾乎變成了「主題餐廳」,貼滿了姜濤的照片,有「姜濤餐」供應,還有姜濤身穿的夥計制服售賣,聽說生意額一直上升,假日更是人頭湧湧,佈滿姜糖,似乎成了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我猜,這就是香港人的商業頭腦吧!回想當日我是為了這家茶餐廳的老香港特色而選擇在這裏拍攝,對於拍攝完成後,間接成為了把茶餐廳「改頭換面」的「幫兇」,竟然有點難過……有人說,生意難做啊,這樣可以賺多點,又何樂而不為呢?明白明白。有幾多人可以抗拒「發展帶來利潤」的誘惑,勇於維持自己的原貌,哪怕是一棟建築,或者一間老店?又有幾多人能抵抗得過租金的壓力而繼續維持只有毛利的小店生意?所以香港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和小店愈來愈少,也是可以理解吧。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