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讀到網上一篇關於李安導演的文章,標題是:「孝順是過時觀念」。只看這個標題就覺得有趣,怎麼一個大導演會有如此偉論,認為孝順不合時宜?細讀之下,才發現這番言論如當頭棒喝,相當值得分享。

無論是來自儒家和佛學,在普遍中國人家庭,「孝順」都是尊師重道的偉大美德。甚至在我們學懂什麼是公平公義,愛和尊重之前,我們已經從小就被灌輸做人要順從父母,不能違背父母,必須聽聽話話的觀念。然而成長中我們也許都曾經歷過掙扎,父母對孩子以「孝」回報的期待,對孩子要求「順」從自己旨意行事慢慢變成了一種極權,甚至變成道德綁架。當孩子和父母有不同意見,父母會以階級上的優越來逼令對方就範;當孩子嘗試堅持和父母不一樣想法,會被稱爲不孝。另一方面,孩子只會覺聽父母話是責任,有時作出的好意也非心甘情願。懂得孝順父母,但不愛父母的孩子,其實不少。

李安說:「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在家庭中不應該有等級而是愛和尊重。」當我們反覆思考什麼是愛,我們就知道愛的基礎是雙向的溝通,是愛和尊重。孝順的「順」,包含了服從性。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養育兒女時,着重的是孩子是否聽話,多於孩子是否懂得愛;我也聽過很多父母說等仔大女大就會回來報恩,因為自己曾經為孩子做了很多「犧牲」。這樣對孩子的期望未免不公平,只看到自己的犧牲也未免把這段關係變得先天性太過沉重。

說到底,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尊敬父母在任何時代都不會不合時宜,但要讓子女感受到愛,比起教他們愛父母更重要。不必把「孝順」吹捧得太高,一個人因為有愛,自然懂得尊重他人。父母愛孩子,也要愛其他人;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愛,慢慢學懂如何去愛,自然也會愛父母。孩子愛父母,自然成就父母眼中的「孝」。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