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電影導演會主辦的「導演教室」終於順利完成,這是一個橫跨七個月的專業課程,針對有興趣成為劇情電影導演的朋友。在課程中期,學員需要每人撰寫一個二十五分鐘的電影劇本及計劃書,經導師和校長挑選其中十個計劃,每個計劃獲分配三十萬資金,由所有學員共同參與製作,拍攝成為畢業作品。這天是作品展,導演會邀請了業界不同朋友,到來觀賞這十部電影作品。看這類作品展,跟平常看電影的分別是,就像Forrest Gump的巧克力:「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有什麼片,有什麼導演,有什麼故事,觀眾一無所知;但肯定是誠意之作。

我幻想這類行業作品展,觀看的心態好幾個:1)驚喜看到行業有新的力量,銳意發掘特別優秀或有潛質的,開展合作機會;2)在自己也未在行業站穩陣腳的時候,面對新力量的來勢洶洶,又妒忌又擔心;3)新晉的力量通常熱誠都特別大,通過觀看他們的作品感受他們的熱血,鞭策自己,提醒自己。

一次過觀看十個目標一致(都是希望成為電影導演)的學員非常不同類型的作品,你會看到各人渴望和創作發生的關係也各有不同。有人嘗試把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呈現,有人希望藉着拍攝滿足自己在現實中不能隨便實現的慾望,有人將創作變成傳遞自己秘密訊息的地方。

散場之後,大家總會討論最喜歡的是哪一條,我當然也會有我的偏愛,也會有自己不喜歡的作品;你也許會很執着,和朋友間討論最喜歡哪一條的時候得不到共識,創作的人也許會很緊張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到喜愛。但在喜歡和不喜歡之間,更應理解到多元化的重要性。當你看到十齣作品獨特性,不同觀眾的不同意見,你更會感受到藝術欣賞這回事,實在是相當個人化。我再一次感受到創作世界的遼闊。十個作品代表了十種人,十種口味。有些題材可能比較迎合大眾,當然也有比較偏門的口味;而因為知道有自己的口味會跟其他人不同,不等於自己的口味是獨特的嗎?一想到這裏,做創作的忽然豁然開朗,即使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創作,技巧和能力可以繼續進步,只要你的作品仍然是忠於自己,其他人的反應就不需要太在意了。

Share